[原文]余进曰:“孟子言:‘求则得之,是求在我者也。’道德仁义,可以力求;功名富贵,如何求得?”云谷曰:“孟子之言不错,汝自错解了!汝不见六祖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求在我,不独得道德仁义,亦得功名富贵;内外双得,是求有益于得也。若不反躬内省,而徒向外驰求,则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内外双失,故无益。”
【直解】我听了禅师所说的话以后,心里还是存着疑问,无法理解,于是进一步请问:“孟子曾说:‘凡是能够求得到的,必定是自己可以做得到的事情。’道德仁义是自性本具的,靠自己努力修养是可以得到的;但功名富贵却是外在的,谁都无法掌握得了,必须要依靠他人的赏识、提拔,怎么能够求得到呢?”
云谷禅师回答说:“孟子所说的话并没有错,是你自己未能深入体会而错解了意思。你没有看过六祖慧能禅师说:‘一切的福田,都离不开我们的心地,只要从心地上下功夫去寻求,绝对不会得不到感应的。’若能从自己内心去寻求的话,不仅可以成就道德仁义,就连身外的功名富贵也一样可以获得。内在的修养与外在的福禄双双皆能得到,这种求法才是有益于获得,才能称得上是圆满的。如果不知道要回转过来,向自己内心深处去省察,只是一味地盲目向外追求名利,那么就算是有好的方法或门路让你去追求,也得看你是否有得到的命。这种求法既无助于内在的修养,也不能够获得外在的利益;内外既然都会失去,所以是毫无益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