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一片空白,想写一篇关于原生家庭的文章,却苦于没有思路,我知道案例很多,尤其是在上实际,不管是小说还是作者本人,都有值得参考的素材。
要说在网上收集素材,应该还是能找到一大片,可是素材太多,也许我是第一次写这种类型的文章,没有经验,所以迟迟无法下笔。
比如说写民国时期的才女萧红吧,本来今天我也很想写她的体裁,但是对她的了解也非常少,她的作品我几乎都没怎么看过,所以对她的背景的详细资料来源也只是取决于描述她的那些网友文章。
今日头条上的查找,对她的描述都是短暂而又坎坷的一生,是一个苦命的人,对于我想写的方式描述,我想通过不同的角度来评价。
因为没有看过她的作品,对于网友的描述也只能取决于道听途说,我也不喜欢人云亦云的描写,因为这样的方式描写似乎对这个民国才女的一种无情蔑视,不尊重的感觉。
我既不想用过激的语言评论,也不想就这么一笔带过。也许之所以没有办法下笔可能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我的思想意识还不太愿意接受这种悲剧人生吧。
虽然看过很多电视,电影,还有小说,如果说内容,或者说里面的人物关系带有感情纠葛,桃色案件之类的造成的那种虐心的悲剧的。
因为这种东西,我看了之后总感觉理不出什么头绪,有时候心里就是有一种不接受的感觉,看来我真的不适合这一类小说。
心里比较向往那种虽然故事情节生动曲折,但是最后的结果都是尘埃落定,一般追求完美,因为这样才不至于让读者失望。
所以对于那种比较悲催的故事,我有时候就没有办法把它看下去,如果说只是短篇小说那还有可能看下去,如果说是长篇的。比如说像《红楼梦》的这种,我就没有办法看下去了。
说到《红楼梦》,我初中的时候就买了这本书,因为是学生,所以书并不怎么厚,可是看了几遍,还是看不懂,也不知道人物之间的关系,容易混淆。
一般的情况下,还是老师讲解才稍微懂得一点,但也是似懂非懂的样子。
我虽然知道学习需要努力,但是我就是静不下心来,因为素材太过缺少,教育资源有限,只有课本那是不顶事的,知识单靠死记硬背注定收获不大。
虽然有心努力,但是还是没办法行动。就算是每天打鸡血,通过不停地讲习题,时间抓得再紧又有什么用,不讲究方式方法,一切都白费。
其实,说句实话,我们学生时代缺少的就是系统教育,太过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一点也不懂得变通。每次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只一味地让我们死记硬背,这在学习上产生了心理负担。
学生时代,最让我抓狂的就是学习总是理不出头绪,心理产生抵触心理。
任何学科,单凭只有一本教材书,然后反复做习题是不够的。有很多知识还有涉及到的东西日常生活中没有接触过,也不懂得怎样去应用。
只是单纯地对我定义为不是个读书的料是不是有点太过草率了,也许只是我的思维结构还有一些方式与别人不同,只是暂时还没有找到方向罢了。
其实,农村和城市里的人比较起来,城市人的教育资源丰富,接触面广,有很多东西从小就开始培养,到真正用到的时候也就很容易跟得上。
农村不同,资源有限,准备不足,也不知道,更不懂得应该在哪些方面需要改善。所以说,对于农村来说,读书是改变生活的唯一方式。
在民国时期,那个时候没有工厂,教育资源也没有那么丰富,又是大男子主义,所以那个时期的女孩子能够上学已是万幸。
所以萧红的悲剧也是那个时代的缩影,如果说,她出生在跟我们同一时期,即使面对那种家庭处境,相信也一定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从而摆脱原生家庭所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