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拿着试卷不敢去签名,因为分数没到老爸的预期;我知道少壮要努力,可为什么要和别人比……”近日,一首原创歌曲《我只是个孩子》引发关注。9岁男孩吴耀杰将自己的压力写进歌词,唱出了孩子们的心声,也令不少家长陷入沉思。
今天的孩子,无疑是幸福的,生活条件、学习条件都较以往更为优越,但今天的孩子,也无疑是辛苦的。正如歌曲中所唱,“隔壁邻居小明期末又考了第一,王大妈的孙女钢琴她过了10级,我爸战友的儿子一口流利的英语,我妈同事的女儿有深厚的舞蹈功底,听到这些消息,我只能默默不语……”为了让孩子在竞争中高出一筹,家长们总喜欢将孩子与其他更优秀的孩子来比。结果把孩子比得心灰意懒,默默无语。
只拿孩子跟更优秀的孩子比,却从来不将自己跟更优秀的成人比,这是很多中国父母的“双重标准”。也许有家长会说,我自己不优秀,我希望孩子更优秀,难道有错吗?这心愿没错,而且绝对是人之常情,只是在如何使孩子更优秀的观念和做法上错了!因为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只要你总是与他人比,在你的眼里,你的孩子永远都不是最优秀的。这对于孩子来讲,是多么大的打击。试想一下,孩子本来已经为追求更优秀付出了那么大的努力,就被你一句更攀高的话给全盘抹杀。久而久之,孩子觉得自己无论如何也不能使父母满意,那么他还会有继续努力的动力吗?所以拿自己的孩子去跟别的更优秀的孩子相比,对父母来说是最愚蠢的做法。全中国有多少同龄的孩子?而你只有一个,你这个孩子比得过天下所有的同龄的孩子吗?除非你这个孩子就是天下第一,但天下第一也只有一个啊!如果都像你这样,那么让天下的第二名以后的孩子还怎么活怎么过?
教育孩子就不能比吗?也不是。首先,可以跟孩子的过去比。过去不能做的题现在会做了,过去考二十分现在考六十分,过去不懂的道理现在懂了,过去会犯的错现在不犯了……这样一比,就觉得自己的孩子更优秀了。然后对孩子进行表扬鼓励,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也提高了。其次,要让孩子自己决定比的对象,树立一个更高的目标。孩子经过努力达到这个目标后,再树立一个更高的目标,如此不断进步,积小进步为大进步,久而久之,自己的孩子就会变得更优秀了。最后,就是让孩子将自己的明天来跟今天比。这是比的最高境界,孩子会这样比呢,说明孩子真正成熟了,任何时候也不要你家长来干预。一个人已经有了这样的意识,要不断的改变自己,战胜自己,提升自己,完善自己,这样发展下去,最终还不会成功吗?
在教育孩子方面,“比”只是个手段,让孩子健康的成长才是目的。这个手段要用得恰当,就不要盲目攀比,而要“三步走”,真正达到使孩子健康成长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