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今早心里的那个窃喜啊,无法言表。于是只好一一道来。
前天周日晚上,外出两天学习到家。因没有陪伴孩子,应用了工具之:拥抱、认同感受。
昨天周一早上,起床不利索,应用了工具之:认同感受、信任式鼓励。
昨天晚上放学,应用了细小步骤(穿鞋系鞋带),花时间训练(写作业),关注解决方案(玩具),幽默感,转移注意力,执行,日常惯例,共赢的合作,了解大脑,倾听,错误。(主要是写作业和之前累积的问题)
好想把52个工具全部用上。
有趣的是,给孩子念了错误目的表中,寻求权利中回应的那段之后,(孩子看见我一星期前写在小白板上的文字,让我念,)孩子自己会描述自己的感受。
“当你们把我的玩具扔到垃圾桶的时候,我想起来玩又找不到的时候,会不会很难过?”
惊喜孩子会清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描述事件之余,顺势引导了关注解决问题,她稍一思索,就直接提出来,每月最后一天在幼儿园的分享日,结束到家,整理自己的玩具;每周日和爸爸妈妈一起照顾家里环境。
窃喜不窃喜?
二
接下来一个场景就更不可思议了,孩子临睡前,自己半躺着看书,我旁边观察,看她自己看的兴致勃勃,还“咯咯”的笑,就不想打扰她,悄悄出去了。
过一会儿,就听到书本“啪啪”扔地上的声音,我赶紧进去,看到一脸沮丧,噘嘴不满的她,立马觉察到孩子是想看见我,想我在她身边了,不知道怎么处理情绪,就乱扔东西。
我联想到刚才匆忙进来,就先认同感受,并大大的拥抱她。
“我看到你把书扔地上了,是因为你很想妈妈陪在你身边?”。
她点头。
“那下次你再有想妈妈来陪你的时候,就大声喊妈妈‘我想妈妈来陪陪我,抱抱我’,我就飞快的跑到你身边,好吗?”
孩子听后开心的大笑了,从我的怀抱挣开,并一把推开。
“干嘛推我”,我一脸愣怔。
“你关上门出去,再练习一遍。”
我欣然答应,非常配合她。
我想这应该是她最后一次发脾气扔东西了。
惬意不惬意?
三
就这样,我给足了耐心,一直陪到昨晚11点多,还是精神十足,不睡觉,最后让我一直挠痒痒,还要按照从上到下有规律的,像粗细均匀的黑白条那样的挠背,挠的我胳膊酸的两个换着挠,侧躺挠,坐立挠,变换姿势挠。
以往临睡前都要求我一直挠,挠到天亮,额娘实在做不到啊,我好困好想睡觉。
当我以前拒绝做不到,小妞立马义正言辞的质问我“你到底是不是我的好妈妈?”
之前我听到这句的时候,内心泪崩,我到底是不是好妈妈,会自责会内疚会生气。
下次我就笑嘻嘻的看着她说,哈哈,好妈妈的孩子是自己学会做很多的事情,而不是什么都让妈妈做。
心喜不心喜?
四
不光孩子有变化,就连百分之九九的家庭,都难搞的千古难题,婆媳矛盾,也渐去阴霾。
以前我也有这个梗,现在觉得都不是事儿。
以前想起“天敌”,内心刀割般的痛,不能自理。
现在想来深吸一口气,内心有力量,眼神有光彩的目视前方屏幕,接下来码字。
仔细想来,是自己这几个月,不断的阅读、学习、反思、写作,内在心灵不断修复、再生、成长。
理解了人都有寻找价值感和归属感的基本需求,找到了解决焦虑问题的心态和办法,发现自己喜欢的事并坚持做,内心就会逐渐积蓄温暖和力量,有勇气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并真诚的愿意努力付出,去完善去成长去创造,我想没有比这更令人动容的生命状态了。
而一个人心里总是荡漾着新奇美妙涟漪的时候,那些拧巴、难过、矛盾都自然、悄然的退散了。
最重要的是,敲黑板了。
我想,再遇到曾经的“天敌”时,我可以用“正面管教52个工具”,足以解婆媳之矛盾,安家庭之太平。
前提是理解认同理念。
昨天三言两语,用“纠正之前先链接,修复错误三部曲”,就已经成功轻慰了“天敌的儿子”。
“耶”!感觉自己棒棒哒。
神奇不神奇?
五
自从我的心态发生了变化之后,昨天在幼儿园门口接孩子放学,匆忙擦肩而过,一个经常在蒙式家长群里,分享养育儿女,内心充满温暖和爱的妈妈,母子路边温馨友爱互动,虽细雨朦胧,空气潮湿,低矮徘徊,但母子周围数步,却散发着温暖和光,忍不住两步一回头,频频倾笑心喜回望。
这难道不是看见葡萄嘴巴感觉酸,看见别人拥抱自己感觉也温暖的镜像神经元效应吗?
这难道不是,一个身为父母的家长,既内心深处渴望给予孩子爱和自由,又可以从日常实践,信手拈来应用的正面管教,与遵循儿童自然成长法则,伟大理念的蒙特梭利教育相结合,带给我的神奇变化吗?
你要成长,谁也无法阻挡。
你要心喜,谁也无法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