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上发表题为《珍爱湿地守护未来 推进湿地保护全球行动》的致辞,指出中国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进湿地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讲话的内涵,自觉参与湿地保护,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保护湿地生态系统,丰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生态之美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辞中指出,我们要守住湿地生态安全边界,为子孙后代留下大美湿地。一方面,我国自然湿地长期遭受人口急剧膨胀和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严重威胁;另一方面,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包括湿地在内的各自然系统的生态环境保护,把保护环境确立为基本国策。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意识到保护湿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积极参与湿地生态保护中去。坚决摒弃排放生活污水、随意放生、野钓等破坏湿地的“微行为”,以免引发污染、破坏湿地生态的“大后果”;坚持日拱一卒、久久为功“微目标”,实现草长莺飞、水天一色的湿地保护“大成果”;树立人人参与、人人保护“微理念”,构建保护制度体系完备、生态功能充分彰显的“大格局”,让湿地的生态之美“诗”意如初。
挖掘湿地历史内涵,丰富“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人文之美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辞中指出,古往今来,人类逐水而居,文明伴水而生,人类生产生活同湿地有着密切联系。这种联系体现在各个方面,在河之洲,青年男子向心仪姑娘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动人表白,湿地是中国式浪漫的一部分;在洞庭湖岸,名臣范仲淹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铮铮誓言,湿地是中国式担当的一部分;在彭蠡之滨,才子王勃写下了“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志趣追求,湿地是中国式理想的一部分;在白洋淀里,雁翎队员以弱胜强,痛击侵略者,湿地是中国式斗争的一部分。我们要在保护湿地生态环境的同时,加强历史文物保护和历史研究,深入挖掘湿地文化的独特性和地域性,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彰显“水”的内涵,以动听的历史传说丰富“水”的魅力,以优美的诗词歌赋诠释“水”的韵味,让湿地的人文之美“诗”意如初。
释放湿地社会功能,丰富“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的和谐之美
随着湿地合理利用的不断推进,湿地在满足民生需求、促进绿色增长中显现出越来越突出的效益。习近平总书记在致辞中指出要增进湿地惠民全球福祉,发挥湿地功能。治水要统筹自然生态各要素,不能就水论水。我们要从增强人民福祉角度出发,算好湿地保护“民生账”“经济账”“政治账”。建立恢复生态保护的相关机制,保障湿地生态功能和永续利用;适度开展生态旅游、自然体验活动,发挥湿地经济功能;探索培育合理的乡村湿地种植养殖模式,促进湿地保护和农业生产发展相结合;注重城市湿地合理开发和利用,发挥城市湿地雨洪调蓄、休闲游憩、科普教育等功能,让湿地的和谐之美“诗”意如初。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我们要按照总书记擘画的美好蓝图,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道路,让绿水青山造福人民、泽被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