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移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卢梭《爱弥儿》
记得小时候,看到别人家生了小娃娃,通常屁股上、大腿上甚至后背上都是触目惊心的乌青块,不过长着长着也就消失了。按照老家迷信的说法,说是这个孩子投胎时不愿投到这家,所以送子娘娘在后面拳打脚踢推Ta下去,于是屁股、大腿和后背上就都是淤青块了。
我儿子刚出生的时候,却是全身雪白,一个乌青块也没有。我现在当然知道胎青的科学道理,可心里还是充满莫名的感激:宝宝是心甘情愿来到我们家的,一点都不用送子娘娘催打。他一定是在天上,就觉得我和我先生特别好,所以选中了我们做他的父母。
不由得想起福建三年级小学生朱尔的那首诗:
《挑妈妈》
你问我出生前在做什么
我答 我在天上挑妈妈
看见你了 觉得你特别好
想做你的儿子
又觉得自己可能没那个运气
没想到
第二天一早
我已经在你肚子里
每当读到这首诗,我就热泪盈眶,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做好的父母啊,一定不要辜负孩子,不要让他觉得自己选错了。
可是,我也是第一次做妈妈啊,我也带着原生家庭诸多根深蒂固的缺陷。
每当我自律不足,被坏习惯拉回旧有的心智模式时,
每当我信心不足,被世俗影响、被欲望蒙昧时,就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说“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很可惜,我们所有人的人生必修课中居然没有“教育子女”这么重要的一门。所以我们只能自学,从我们做父母的那一刻开始,在这门学科上就要开始终身学习。(“为了孩子”这几个字差点就脱口而出了,但是我突然想到,我们根本是不为了孩子,而是为了我们自己,为了我们自己成为更好的人、更好的父母,更好地完成自己人生的使命。从现在开始,拒绝拿孩子当借口!因为孩子不是我们人格的延伸。)
反思:你是不是让人心烦、让人压力大、爱责备的父母?
《自私的父母》(Children of the Self-Absorbed 其实译为《自恋的父母》更妥)。这本书主要介绍了破坏性自恋型父母的特征,子女对四类自恋型父母的两种典型反应,以及导致子女受伤害的错误信念。这里我仅从自己为人父母的角度浓缩梳理一下该书关于养育子女的部分,跟大家一起学习。
一. 破坏性自恋型父母的特征
1. 夸大自我:自认为知道什么才是对别人最好的;
2. 特权感:认为别人都是自己的延伸,在自己控制之下;
3. 缺乏同理心:说话刻薄,不顾别人的面子,无视自己批评贬低的话语对别人的影响;
4. 亲子关系错位:认为孩子要对父母的幸福感负责,如“你要……,否则妈妈会很生气。”“你再……,我就不爱你了。”
5. 虚荣心:孩子必须成为父母希望成为的样子,必须成功。而对孩子的愿望和需要却漠不关心,甚至漠视。
6. 不认同孩子的价值观、需求等。
二. 四类自恋型父母Vs子女的两种典型反应
1.贪心的父母
特征:这种父母希望自己抚育子女的所有行为都收到子女和他人的关注、表扬和认可。对子女的照顾不是无私的,而喜欢拿自己的付出和牺牲大做文章,经常抱怨,希望子女支付给他们情绪上的“酬劳”。
子女的反应:
顺从型:敏感,老想揣测别人的心思,争取表现好。为了取悦别人而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把自己的需求放在次要位置。
反抗型:与别人保持距离,难以共情。非常不敏感,无视他人感受。
2.爱发脾气的父母
特征:对别人要求很高。别人就应该“做该做的事”,而且总是得“做得好”,但从来不解释什么是“该做的事情”以及“好”的标准是什么。不能容忍别人做事的标准和自己不一致。因此,子女持续受到批评或负面评价。
子女的反应:
顺从型:努力讨好父母,害怕冲突。有完美主义倾向,而一旦取得成功和赞美,又觉得自己配不上。一旦遇到批评和指责,就会畏畏缩缩。
反抗型:反抗的孩子表现得肆无忌惮,目中无人,有很强的攻击性。经不起批评,会立刻为自己辩解,甚至通过进攻别人来保护自己。完全不在乎怎么取悦别人,不认可也不接受他人的支持。
3.诡计多端的父母
特征:诡计多端的自恋型父母时刻把自己摆在人生赢家的位置上,凡事不甘人后,总要比别人优越。通常会通过撒谎、作弊、扭曲事实和误导别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子女的反应:
顺从型:顺从的孩子有一个自我的假象,对别人过于谄媚和讨好,但同时很狡猾,不说真话。容易被引诱和控制,害怕被拒绝,容易焦虑,为未来没有把握。
反抗型:反抗的孩子非常提防他人,认为别人动机不纯,很难接近,因为他们害怕别人引诱和陷害自己。
4. 爱表现的父母
特征:这类父母把别人都当作自己的观众,认为孩子是自己的延伸,孩子的存在是为了让自己在更多的领域和场合被关注和膜拜、有更多的机会超过别人等。孩子不能失败,把孩子的成功看作自己的功劳。
子女的反应:
顺从型:顺从的孩子非常温顺、不出风头,经常自嘲。总是紧张兮兮,不能保护自己的心理边界。
反抗型:喜欢做出冒险行为哗众取宠,把奉承看作工具,善于掩藏自己的真实感受。
三. 自恋型父母对孩子的破坏性信念
1. “我必须得到别人认可才能活下去。”
原因:成长中总要满足父母的需要,只有获得成功时,父母才肯定你。
自我肯定:“我想要这个人对我的肯定,但是得不到也没关系。”
2.“我必须完美。”
原因:父母很少体谅你的错误/对你怀有不切实际的期望/不公平地拿你与人比较/达到父母期望时才会获得注意和称赞;反之,父母会表现出失望
自我肯定:“做一个还不错的人就足够了。我会尽力做得更好,但我依然喜欢现在的自己。”
3.“我需要照顾别人和别人的需求,如果把自己的需求放在首位就是自私。”
自我肯定:“有的时候我只得被别人优先对待,照顾自己也是非常重要的。”
4.“我有严重的缺陷,无法进步。”
自我肯定:“我可以做得更好,而且我会这么做。”
5 .“哪怕跟别人相处不快乐, 我也不想孤单一人。”
自我肯定:“我很坚强,可以靠自己活下去。我可以建立有建设性的、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
6 .“我不能展现真正的自己。”
自我肯定:“我可以让别人认识我更多的特点。尽管我认为我的某些特点更讨人喜欢,但是让别人认识到其他特点也没什么坏处。”
7.“做改变时我很无助。”
自我肯定:“我可以改变,知识还没有找到好的方法,我不会放弃。”
8. “我不如别人。”
自我肯定:“我有需要提高的地方,但这并不代表我低人一等。我会做最好的自己,最大程度利用我所拥有的,最大程度发挥我的能力。”
9“我得不到我想要的。”
自我肯定:“我自己可以满足自己的大部分需求和愿望。”
从现在开始,
1. 父母经常对照自己的行为,如果有以上破坏性自恋型父母所具有的特征,即时有意识地纠正践行;
2. 观察孩子的反应。如果他有上述破坏型信念,及时给予正念,纠正他的思维模式。
就像开头卢梭说得那样,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是好的,不能在无知的父母手中糟蹋了。人生中没有育儿课,而这门学问,我们每个人都要开始终身学习。
最后,用纪伯伦的一首诗,来提醒自己:孩子并不是父母的私人财产,不是父母用来满足自己私欲的工具。我们要做开明的父母,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个体,尊重他们个性的成长,培养他们独立的人格。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并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路上的箭靶,
他用尽力气把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