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很小的时候
有一次妈妈的钱不见了
问是不是被我拿的
我说没有
妈妈一直不相信
无论我如何解释
她始终不相信我
并用无比怀疑的眼神看着我
可是,她是我的妈妈,不应该相信我吗?
从小,由于爸妈忙于工作,自我记事开始,他们就不在我的身边,所以一直以来我都是一个人生活。家对于我来说,就是一个抽象又空洞的字眼。
因为家里没人,打雷闪电的夜晚,我只能自己开着灯睡。
因为家里没人,肚子饿的时候,我只能去商店买包泡面。
因为家里没人,下课放学的时候,我只能自己背着书包孤零零地往家走。
无助或委屈时,脑子里面只有父母的那句:“我们不在你身边,你要懂事”。
妈妈有两个妹妹,我的二姨三姨。我有两个兄弟,一个哥哥一个弟弟。
因为是妈妈的亲妹妹,很多时候去哪里,吃什么,两个阿姨总会把我带上。哥哥弟弟和我相差不过一两岁,三个孩子玩的也算融洽。
但是每天我都很羡慕哥哥弟弟,并不是阿姨们对我不好,而是她们时刻都陪在孩子身边。
吃饭的时候,总是先把好吃的往自己孩子碗里放够了,然后才是我的。
出去玩的时候,总是把自己孩子的手抓的紧紧的,然后才嘱咐我要跟紧。
游泳的时候,直到用浴巾把自己孩子裹严实,衣服穿好了,都没发现旁边湿淋淋冷的发抖而没浴巾的我。
吃的玩的永远和哥哥弟弟们一样,哪怕我不想,哪怕还想。
但是,我却只能在后面跟着他们,陪着他们。
因为那只是我的阿姨,不是妈妈,我没法要求更多,只能默默接受并心存感恩。
所以从小时候开始,我便过着被动的人生,被动的接受,却从不能索取。
当然,我也有少许的时间能和父母在一起,但是却从来得不到父母的一句赞扬和认可。
在父母眼中,我永远比不上哥哥和弟弟。
没有哥哥聪明,没有弟弟粘人。
没有哥哥会说话,没有弟弟乖巧懂事。
父母给我的,永远只有打压和怀疑。
孩童时期,由于这种过于冷漠疏离的亲子关系,导致从小可能就被迫承担着更多的精神压力,以及很容易显得比同龄人更为“懂事”或早熟。
在这种家庭氛围下长大,往往需要通过察言观色来判断父母的情绪反应,并努力迎合父母的期望和要求,以获得父母的欢心与关爱。
因为持续性受到打压和否定,童年基本是以取得父母的肯定和认可为目标,并容易缺乏自己的独立思想。
一些从小习惯被父母忽略的孩子,潜意识里会有这样一种意识:求助是没有用的,这世上只有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
而另一些被父母过度苛求的孩子,因为从小缺乏温情的滋养,所以在成年以后很容易觉得:求助是弱者的表现,以及是很容易被斥责和鄙视的。
为人父母,天天那么多鸡毛蒜皮,谁能做到完美无缺万无一失?
所有的父母都会犯错。多多少少大大小小,总会那么一些减分项。
有时会抠门,有时会苛责,有时会情绪失控,有时会顾此失彼。
工作太忙会缺失陪伴,读书不多会不懂教育,观念守旧会引发冲突。
但是,只要不是十恶不赦,只要他们在你身上倾注了足够的爱,只要他们尽心尽力养育了你,那些错,就不值一提。
生养之恩,总大过一耳光的仇。
宽容父母的小过错,原谅他们的不完美,是人最基本的德行。
他们也许欠你一个道歉,但那又怎样?你难道没有欠他们耗费在你身上的许许多多爱、精力和财物?
换位思考,如果你心肝宝贝疼大的孩子,因为一点小事儿记恨你一生,你作何感想?
人最常犯也最不该犯的错就是,记亲人的仇,念坏人的好。
你觉得该对你好的人,千好万好,错一次你就失望透顶。你认为该对你坏的人,千错万错,好一次你就感恩戴德。
太傻了。完全是不知好歹。
最重要的是,你心心念念记着父母的错,最终惩罚的,必定是自己。
他们不快乐。你更不。
人活于世,亲人是最重要的社会支持系统。
无论在精神上还是生活里,父母都是人至关重要的依靠。
你买房,他们是最愿意帮你拿首付的人。
你加班,一个电话他们就义不容辞去接孩子了。
还有。
每天能见到父母,吃一口家里的饭,跟他们闲聊几句,你的内心会格外放松舒畅,你会觉得自己在这世界上,有依靠。
和谐的亲子关系,是人内心安定的重要保障。
所以,就算从最自私的角度考虑,你也没理由揪住父母的过错不放,让自己不得安宁。
何况他们活得并不容易,惩罚他们毫无意义。
不如积极地去沟通,去化解。化解不掉,也要说服自己去原谅。
卸下心里沉甸甸黑漆漆的恨,你才能活成一个美好的人。
父母子女这一场人世相逢,是用来相亲相爱,而不是相恨相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