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魏斯曼引用大卫・奥格威《一个广告人的自白》里的一段内容,看完特别有感触,想跟大家聊聊演讲这件事。
书里说,古雅典有个政治家叫埃斯基涅斯,他演讲完,观众只会说 “他讲得真精彩啊!”;但另一位政治家兼雄辩家德摩斯梯尼演讲完,观众直接群情激昂喊 “走,我们去发起进攻!”。
这两种反应的差别,我读完心里咯噔一下。这些年我一直在琢磨演讲的事儿,总把目标定在 “怎么把话说得精彩” 上 —— 比如琢磨用词、调整语气、设计互动,就想让听众觉得 “这人讲得不错”。可我从来没认真想过,要把 “让观众行动起来” 当成核心目标。
我也知道,不是所有演讲都得让观众 “行动”,比如分享知识的演讲,未必需要大家立刻做什么。但反过来想:如果一场演讲,既不能让观众记住点什么,也没法让他们有半点想行动的念头,那这场演讲到底有啥用呢?
其实演讲最该抓的,是它的核心目标:要让观众能从头到尾认真听下去。具体说,就是让完全不懂的观众,能听明白你讲的故事;让半信半疑的观众,能彻底相信你的观点;让本来抗拒的观众,能心里动一动,愿意放下偏见。
比起 “讲得精彩”,能做到这些,才是演讲真正的价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