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这个词在2016年移动互联网火爆的环境驱使下,出名变得越来越容易,一切似乎乐观得如那句名言所说——“每个人都能在15分钟内出名,但是拼颜值的网红又能走多远呢?公子义为你一一解读。
提起网红经济大家想到的是什么?
大眼睛双眼皮锥子脸男团女团网红主播?网红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可以当作一种商业产品来看。
一个高颜值的小姑娘,如果走电商系颜值网红路线,流水线包装流程是这样:上游,先整整容,让颜值更有竞争力;然后在社交平台孵化粉丝,引起网红孵化公司的关注;之后和孵化公司签约,开始各种包装,形象设计,圈粉;最后淘宝店变现,网红作为招牌,黏住粉丝,获得收益。
公子义发现一些颜值高的网红则跑去买衣服,因为卖衣服门槛低,挣钱快,转化率高,重复购买率高,资本直接变现的能力强。这反映出网红的共性问题是:大多数打算趁自己还红的时候,捞一笔走人。这好比暴发户和企业家的区别,没有长期经营自身品牌的决心和能力,不变换方式完善自己推广方式和渠道,这样的网红想要长效经营,可能性极小。
还有一类是游戏直播平台主播,变现来源主要是平台签约金与粉丝礼物变现,也正应为太依赖于点击量和粉丝“供养”,这类网红主打“美女经济”、“暧昧经济”,尤其近期斗鱼等网络直播平台上出现的一系列涉黄事件,公子义发现主播凭借实力出名本没有错,但不择手段制造名气则贻害无穷。
从商业模式来讲,现阶段的“网红经济”并未寻找到规模化的标准商业路径,从网红本身来讲,其中不乏一些人以“低节操”的特点进行内容表达,靠炒作和搏出位“想要在关注度上分一杯羹”,这种违背主流价值观的内容也是亟待监管的,这类内容也注定不会长久。
靠颜值包装出现的网红还能走多远呢?
的确,现在的很多网红(比如papi酱、咪蒙等)火得一塌糊涂,就像之前的韩寒、作业本、留几手等,可粉丝总有审美疲劳的时候,总有不断追求下一个网红的时候。
总有一天,粉丝会对papi酱独特的吐槽方式不再感冒,对顾爷独特的解读艺术的方式不再着迷,对于这个问题,大部分人的做法是拼命生产更优质的内容,投入十倍甚至百倍的时间来写出更好的段子、做出更搞笑的视频。但实际上,这一切对延长网红的生命周期,并没有太大帮助。
因为粉丝对网红产生审美疲劳,并不是因为粉丝所声称的“最近质量下降了”,否则网红刚开始起步时质量更低,不还是火了吗?
那到底是因为什么呢?我们为什么会对当初疯狂追求的东西,产生审美疲劳?
对于网红的粉丝而言,公子义认为任何的外部奖励,不论是金钱、升职、性爱还是美食,都只能提供短暂的幸福感。
比如研究发现,大部分人中500W彩票大奖后6个月,幸福感水平和中奖之前几乎没有差异——所以500W只能带来几个月的幸福感。
同样,刚收到名校录取通知书的大学生,感觉到幸福感爆棚,但也最多持续几个月——等他入学后,自然就会开始烦恼找工作的事情。
第一次跟女孩子牵手的男性,兴奋得一晚上睡不着觉,但相处几年后,无论做什么都不再那么兴奋。
总之,“一切的外部刺激,最终都会被适应。一切让我们感觉到新奇、好玩、有趣的东西,最终都会变得无聊透顶。”
公子义认为审美刺激反复以同样的方式、强度和频率呈现,造成个体审美的感受性降低,导致产生的美感减弱,甚至对对象失去兴趣的心理现象。
这是心理学上的感觉适应现象,适应意味着神经活动和知觉逐渐地不能再反映刺激物的真实性。各种感觉都有适应现象,身处网络时代的我们被各种各样的信息轰炸,视觉、听觉等的过度刺激常常会产生审美心理感受的超负荷,从而无法体会审美的快感,反而在审美过程中逐渐(甚至迅速地)厌倦、转移和退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在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之间特别谈到了审美的需要,它源于人的内在冲动,是自我实现的必要途径,也是人类的基本生活方式之一。审美疲劳的主要心理原因之一就是审美的需求未能得到满足。当一种新奇的刺激长期重复出现却不能满足大众的心理需要,并且多次给人们的心理造成期待成空时,审美疲劳就会产生。
因此颜值型的网红不管给粉丝任何的外部刺激不论是电击,还是金钱给予,最终都会被“适应”。
公子义【微信号gongzi348】80后,90后心理研究专家,9年大数据研究,专注于移动互联网,热爱写作。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