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杯子倒啦!"
"哎呀,怎么又倒啦?"
3岁的羊羊站在沙发边上,一边哭叫着,一边不停地扶起一个乐扣水杯。
杯子没有盖,一个恐龙玩具装进水杯。由于太大,恐龙不能全部进入杯子,只有腿脚进去了,大头和长尾巴没能进去。
杯子总是往头重的那边倒下去,而羊羊就一遍一遍,一边大哭一边扶,无法理解为什么它站不稳。
类似的场景还有很多。比如:
麻麻说:“我们下午去蕃茄田。”
羊羊着急地回应:“去!要去!现在就要去!现在去!”
“孩子,麻麻没说不去呀。没说不去,只是说等下午去。”
“去!”
一起玩开警车的游戏。两人相隔约5米远,蹲下去,手里拿玩具警车,放在地板上,用力往对方那里推。对方要抓住开过来的警车。
由于距离较远,警车滑着滑着,方向会跑偏。
“抓不住!”羊羊抓不到警车,便趴地上大哭。
因这些小事哭闹,搞得一家人都很累,难以理解孩子的行为和内心,甚至觉得孩子性格不好,脆弱、敏感、认死理、油盐不进、无法沟通。
粑粑说:孩子跟麻麻一样固执!
冤枉啊!直到翻开《捕捉儿童敏感期》,我才恍然大悟。
执拗---3岁至4岁(甚至更早)的幼儿进入执拗敏感期,在这一时期常常难以变通,听不进任何人劝解,有时会到难以理喻的地步。事事得依她的想法和意图办,她有一种秩序的内在模式,一旦这一秩序被破坏,就会剧烈情绪变化,哭闹、焦虑,发脾气。
原来,这不是孩子性格这样,而是到了执拗敏感期。
原来,这不是我家娃特有的,而是普遍现象。
原来,这不是没有办法的,而是可以解决的。
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回到开头的场景,麻麻和奶奶都忍不住要过去帮助羊羊,被粑粑拦住:不要理她,让她哭。
这是前两天,幼儿园老师们家访时,郭老师说的“冷处理”。
1.冷处理。先不要立即回应她的哭,让她哭出来,允许她哭。哭是情绪的表达,我们不能抑制。让她哭够。让她知道哭是不能引起关注的,哭也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如果立即回应她,哄她,不让她哭,那么她会认为:哭能解决问题。哭了就有人来关注我了。次数多了,遇到什么小事都要哭一哭。遇到困难根本不会自己想办法。
2.待她平静下来,不哭之后,再对话。
蹲下去抱抱,让她描述一下发生了什么:那个装有恐龙的杯子站不稳,是不是?
然后引导她说出感受:杯子站不稳,羊羊感到很生气?还是很着急?还是很伤心?
然后问她是否需要帮助:那你需要妈妈的帮助吗?要妈妈帮助的话,就要开心地找妈妈,说 “妈妈,请帮帮我!” 妈妈也会开心地帮你。
接受了帮助,麻麻拿了几个苹果橘子小番茄堆高高,边操作边给羊羊讲其中的道理,她听得进去了,而且主动重复麻麻说的话“上面轻、下面重,才能放得稳”。
总结一下,就是引导孩子:描述事实--表达感受--说出期待--达成目标。
你家孩子有执拗敏感期的表现吗?你是怎么帮助他度过的呢?期待你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