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这句话最早是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有“自知之明”的,原来的我也曾经这样以为。直到有一天,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自知”。
按理说我从2005年就开始接触学习心理学,时间也算长了,当然中间有许多的时间也是没有思考的,但一直到了2015年,在一位老师的心理学课上,她给我们讲了什么是觉察以及如何做到有觉察的生活,我才算是真正的学会觉察自己,也就是有了“自知”。
我理解的“自知”,就是有另一个“我”从自己的身体里抽离出来,在“我”的旁边观察“我”,看到自己的一言一行,同时觉察自己:此时此刻我是谁?我想要的是什么?我在说和做的是什么?我说的和做的与我想要的一致吗?
之前也有人对我说:话到嘴边先动脑子想一想再说。我认为这也太难了吧,而且也是太为难自己了吧。在有了对自己的觉察后,我发现原来的我是真的没有“自知之明”的,在世界上真的有人在以不同的方式过着原来我认为不可能的生活。
原来的我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虽然也没出过什么大问题,基本上说的是得体的,但是大多是没用的费话;现在的我在说之前先想一下,再决定说还是不说。
原来的我是有脾气就发出来,自以为这是性情中人;现在的我是一有情绪就会觉察到,明白如何管理和利用好自己的情绪。
原来的我总想去改变别人,现在的我知道要不断实现自己的成长。
李克富老师曾经在他的一篇文章中提到“保持自知是极度痛苦的,因为它让我不得不面对自己的欠缺。我想,不会有人能够接受自己的谨小慎微,更不会有人喜欢那种如履薄冰的感觉。”
是的,保持自知确实是困难的,我也是经常会回到没有自知的状态,可是只要努力,就会觉察到自己的状态是什么样子的,就会提醒自己要有觉察要有自知。
任何的学习与成长都是要打破原来的自我,改变原来的惯性当然需要力量,这种力量就来自于对自己的提醒,也就是李老师说的那种“谨小慎微和如履薄冰”。
是的,这种感觉是有些让自己不舒服,但与那种有了自知后的愉悦相比,这种不舒服我是愿意承受的,因为,我更害怕回到原来那种没有自知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