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度“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现场颁奖对话中,王健林和马云有一个对赌:10年后,如果电商在中国零售市场份额占50%,我给他一个亿,如果没到他还我一个亿。
赌约之后的一年,王健林在2013年央视财经论坛上就改口:“关于打赌,那是开玩笑的,亿元豪赌纯粹是个笑话。”
首富认怂了吗?看上去是。2015年,万达全国性的“关店”事件引起了国内零售业的震动,当年关闭了56家门店。据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年末,万达百货在全国共有99家门店,2014年营收为154.9亿元,同比增长39%,只完成计划的91%,净亏损扩大7%,很多百货门店都要靠万达商业的“补贴”。
这并非个案,2015年百货公司关店数目多达114家,这其中包含百盛、王府井等众多知名百货。
与之相反,线上购物狂欢不断刷新记录,“双11”天猫销售额1207亿,京东用9小时14分突破2014年全天订单量。苏宁易购线上订单增长210%。
电商碾压线下零售看上去妥妥的毫无压力。但换个视角,结论又不同。
刘润是前微软战略合作总监,曾经担任海尔、百度等多家知名企业战略顾问。他认为不管是线下还是线上,对于零售业来讲,关键是流量成本,也就是每获得一个客户,为此要付出去的基本价格。如果把销售过程比作一条河床的话,流量就是从不同渠道不断流入河床的水源。
十多年前上网的人激增,但网上开店的人少,你在网上开家店卖衣服,用户搜索某个款式一两页就有了,你的流量成本为零。可是现在搜同一个爆款,哗啦几十页,新开的店不推广根本不会有人光顾。
据经济参考报2015年2月报道,当时淘宝集市店有600多万个卖家,真正赚钱的不足30万个,仅占5%。刘润调研发现,5%只是不亏钱,真正赚钱的不到2%。
也就是说,红利期过后,在网上开店要流量成本越来越高,有店家说,“刚开始做的时候,淘宝商家不算多,没有花推广费、直通车费等,大概经营了2年时间。随着商家越来越多,流量被稀释得越来越少,后期随着退货运费险的入场,亏损越来越厉害。”最后,线上开店成本将趋近于线下。
什么是先进的零售商业模式?刘润认为,不是简单粗暴地划分线上线下,而是用流量的逻辑来统一所有的零售方式,包括社群、自媒体电商、直播、口碑,到3456线城市租金低的地方去开店等等。然后计算每一种流量来源的流量成本,找到了一种最便宜的方式,从流量的大河中间取水灌溉。
所以,2016年阿里云栖大会马云演讲说,未来我们没有纯粹的电子商务,阿里巴巴从明年开始将不再提“电子商务”这一说法,我们来谈新零售。也就是说,“线下的企业必须走到线上去,线上的企业必须走到线下来,线上线下加上现代的物流结合在一起。”
王健林则进军电子商务。2013年12月,万达电商项目“万汇网”上线。2014年8月29日,万达联手腾讯和百度宣布在香港注册成立电子商务公司“腾百万”,一期总投资额50亿元。
万汇网成绩不尽如意,腾百万据说散伙了,王健林并不甘心,去年12月万达收购快钱支付公司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加快步伐,王健林此前在沈阳举办的某次论坛中提到,万达的商业、文旅、金融、电商要在2020年形成基本相当的四大版块,彻底实现转型升级。
所以,围观群众搬着小板凳,磕着瓜子等着看好戏,他们却握手言和,在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