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工作日志:
1 思考并整理稳定性工作概要
2 整理并制定稳定性相关的工作计划
3 完善稳定性监控代码
小确幸:
1 今天学完了喜马拉雅上阳明心学的音频节目
2 对于不熟悉的工作有了一个自己的思考和认识
思考:
leader让我负责监控大盘的事情,而我自我感觉推进的缓慢,leader对此不是很满意。估计也是觉得我推进缓慢的缘故,leader让我抓紧出个计划,并问我明天是否可以搞出来。我回答可以,在忙完手头的工作后,就立马开始为此忙活起来,开始制定工作计划。
我在工作计划中梳理了需求内容和优先级以及计划完成的时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在计划的需求中指定了负责人。正是因为指定了负责人和时间节点,我可以感觉到相关人员的积极性明显开始变得不一样了。
正是这种体验,给我带来一个蛮大的启发。于是我就在思考,前期应该是我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我不应该因为这个事情本身我不熟悉,就想着自己先调研清楚了,再站在一个相对清晰的维度来指导大家一起搞这个事情。
我是应该在领到大方向的任务后,尽快梳理出来一个关键流程和节点,然后和leader碰一下。然后再拉上leader,迅速组建一个专项需求的沟通会,在第一次沟通中,需要针对不同小组指定负责人,并针对优先级的不同,为不同需求初步指定不同的完成时间节点。
就拿调研来说吧,最初搞调研我不应该自己一个人搞,而是应该让对应需求的负责人一起来搞。如此在时间节点的限定下,大家有节奏的并行推进,有问题组内同步,解决后再在组内及时同步,这样大家不仅可以得到更充分的交流,而且专项任务的推荐速度也会明显加快,肯定比我一个人搞得快。可以百分百肯定是不会出现我一个人忙的要死,而团队很多人却闲着没事干的情况。
通过这种方式大家都不再闲着,可以有更多的交流和互动,如此不仅可以提高大家的积极性和参与感,而且通过对需求的讨论,也可以增强大家对于需求目标和意义的理解。如此监控大盘才是真正做到为我们所用。
现在再回过头来看,我把调研的事情搞到我自己一个人身上,不仅进展缓慢,而且大家因为不了解需求的目标和意义,积极性明显不高,总觉得是在被动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