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钢锯岭》是一部有些温情的战争小说,主人公戴斯蒙德·道斯拒绝携带武器上战场,在无任何援助的情况下徒手救出75人。道斯拥有常人无法及的坚定信仰,但他的信仰与主流思潮背道而驰,战场上不带枪支就好似羊入虎口,道斯却用事实证明战争也可以没有杀戮,只有救赎。这种与主流价值观相悖的个人信仰被证明不完全错误,社会思潮大势所趋,个人观点显得极其渺小,但也有自己的价值。
我国有一条重要的为人处世之道——合群,社会群体为个体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庇佑所,而进入这个群体则需要一定相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就构成了一部分主流思想。事实上,我国对观点与自己不同的人包容度并不高,因此我国媒体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通过操控舆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的,主流的价值观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度越高,与之相背离的个人信仰价值随之降低,想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难度也愈高。道斯的信仰在军队中正是这样的存在,诵读圣经、过安息日甚至不携带枪支上战场,这个瘦弱的小伙子在战友的欺凌中,依旧遵循自己的习惯,每晚跪在床边,默念祈祷文,“他总能从上帝的教诲中寻得安慰和宁静”。无疑,道斯是个虔诚的信徒,他的信仰战争也无法改变。
书里第一章就塑造了一个孤独的信仰者形象,与电影不同的是书中直接从道斯的军旅生活开始,童年经历给道斯造成的影响通过插叙的形式展现出来,弱化了道斯后期英雄事迹的因果关系,因此更显得更加伟大和珍贵。《血战钢锯岭》初版名为《最不可思议的英雄》,但无论叫那个名字,书中都将道斯的伟大都能体现得淋漓尽致,一个人的信仰的之路无处艰难,他却每一步都走的稳健踏实,他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救亡在战争中和杀敌一样重要,他身上未负有武器,却肩负着生命的重任,这力量比枪支更重。
孤独的信仰之路固然艰难,需要强大的自我主体性,与主流相抗,但容易的是,其中的目的根源是相同的:祈求世界的和平和人类的福音。书中给我的震撼太多,钢锯岭一役需要致敬的人也太多,但都没有“真实事件”令我惊讶,书中每一段关乎道斯的文字,都浸透了历史的血迹;每一张关乎战争的图片,都书写了和平的不易。心怀敬畏,对战争,对信仰,对生命。
无论主流思潮如何,都应保留一份属于自己的赤子之心。信仰无关民族,与主流思潮背离的个人想法可能有些难以置信,但都应尊重,荒谬可能成为奇迹。战争是一个恶魔,有人刀剑相向,以血刃之,自然也需要有人披着白衣,穿梭在死神乘坐的隧道,与之争夺生命,战场上任何一个人都不应被轻视。
但说再多都无益,不妨亲自去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