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让我想到最常见的一个例子就是一个宿舍的人,要么一群人优秀,要么一群人堕落,一个专业甚至一个学院的优秀与落后的分水岭不在教室前后位置,而在宿舍的划分上,是以宿舍这个量级来区分的。
我自己称之为“染缸理论”。
比如一个6人宿舍,有一两个人总是早早起床去背书,慢慢的就会有四个人一起去自习,最后就会宿舍出动去图书馆占座了,这不仅仅是一个群体效应,而是你为潜意识里,告诉自己,这是一种正确的态度,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方式,人不管怎样厌学懒惰,但潜意识里总是趋向于往好的方向发展,只是有时候缺少氛围与推动力罢了。
同样的,一个宿舍里如果有一两个人整天只知道逃课打游戏,慢慢的,旁边观战的一个人就会动摇,慢慢加入他们的游戏队伍,慢慢的,一个宿舍都被拉下水开始组队打怪了。诱惑往往比毅力更容易葬送人的定力,缺少了引领你的正向力,你要么就停滞不前,要么就纵身倒退。
记得不知道哪里好像讲到过“气韵”这种东西,听起来神乎其神,但实际上就是一种群体影响力,一种染缸的渲染效果,父母如果给你从小营造了一种幸福、温馨和充满爱的生长环境,那么你一定是个有安全感并且自信的孩子,但如果你很不幸的成长于一个充满暴力的环境,你的内心多多少少会没有安全感并消极的,所以我一直很佩服出生于不幸却后来在周围环境影响与自我塑造中,成为坚强乐观的“不倒翁”。
我们为什么会受周围环境这么大一个染缸的染色呢?人生只有一次,你每时每刻都在经历自己的第一次,每时每刻都有新的想法产生,每时每刻都在感悟,都在成长,你的人生观,价值观,尤其在年少时期,都会受到周围人的影响,你会参照周围大多数人的做法,去定义一件事情的正确错误,毕竟在无知一切得情况下,随大流是最没有风险的一种选择,所以这也就成就了大多数人的平凡,而少数敢于颠覆,敢于试错,敢于做第一人的人,就成了二八选择中,代表“二”群体的佼佼者。
每个人身边都有比自己优秀的朋友,他们影响着你的思想,影响着你的行为,哪怕你自己并没有察觉。拿我来说,近期对我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影响的,是两位简书作者,一位是波爸,一位是简小六,前者每天在群里打卡输出自己的当日感悟,以身试练感情自由与知识变现的干货,后者告诉我如何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与个人品牌,他们都各自在自己的领域做的风生水起,并且都毫不吝惜进行知识输出,供每个人来模仿学习,或许我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个读者,一个粉丝,但他们对于我,却是传染我变得更加优秀,发现自己多种可能性的朋友。
况且,你周围人们的水平、经历、成功的方式,并非是不能复制的,只不过你要在前人的基础上,加上或者调整成更适合自己的方式,就像微信,微博,滴滴这么具有颠覆性的社交或服务产品,不都是这样诞生并成就自己的伟大吗?
最后,不要畏惧于跟你更加优秀的朋友为伍,如果你嫉妒,那是因为你还并未想要变得跟他一样优秀;如果你自卑,那是因为你还不知道自己想要变成怎样优秀的人;如果你担心他们觉得你麻烦,那么,可能你更加需要变得优秀来与他们进行资源置换,那个时候,你就明白,优秀的人以能帮助别人为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方式,而非一种叨扰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