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笔记
本书主要是告诉读者如何正确的阅读,无论是书籍、报纸还是广告。
首先从阅读的四个层次讲起,从基础阅读到主题阅读依次递进,后面的层次包含前面的层次;
然后在讲解分析阅读之前,对于如何成为一名有自我要求的读者做了说明,包括记笔记的方法与类型,养成习惯的重要性;
再深入讲解如何做分析阅读;
再根据不同类型的书籍来说明阅读这些数据的方法;
最后说明如何做主题阅读
概念笔记
阅读的四个层次:
- 基础阅读:理解字句的含义
- 检视阅读:也叫粗读、略读,分为两种
- 在有限的时间里阅读一本书,知晓全书的架构,中心思想,能判断出该书对于你的价值
- 不求甚解的读完一本书,只求吸收书中的精华,不咬文嚼字
- 分析阅读:精读一本书,追寻理解
- 主题阅读:或叫比较阅读,根据主题阅读多本有相同主题的书籍,并进行比较与理解
阅读的速度:
读得太快或太慢都不好,根据书中的内容的重要、难易程度来调节阅读速度。简单的好书也有值得放慢阅读的内容,困难的书中也有一览而过的内容,最终要看掌握的程度。
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大脑的速度要快于眼睛的速度,所以不需要在一行句子上逗留,或是倒退重读,重点在于提高注意力。使用手指指针法来加快阅读速度。
学会提问题:
带着问题去阅读是阅读的基础,能让人更加专注,尝试解答问题让阅读更加有趣。
阅读一定要提出的四个问题:
- 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谈了什么
- 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 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 对我来说有什么关系
除此之外,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记下来,并在阅读的过程中,尝试回答这些问题。
笔记的类型:
做笔记能让自己保持清醒,是一种与作者进行沟通的方式。
- 结构笔记:重点是全书的架构,而不是内容。(注意与检视阅读的关联)
- 概念笔记:概念是作者的观点,概念笔记不仅仅是对作者观点的笔记,同样包括读者自己的。(分析阅读)
- 辩证笔记:阅读多本相关主题的书,进行一场讨论情境的笔记,将多本书中的疑问和陈述顺序而列。(主题阅读)
分析阅读:
在一次读书中,完成所有的阶段。
分析阅读的第一阶段,认识书本架构
1.1 规则一:给书分类,是小说还是非小说,是理论书还是实用书(工具书),更进一步是哪个门类的书,哪个主题的书等等,这决定了阅读的具体方式。
1.2. 规则二:使用一个单一的句子或一小段文字来叙述整本书的内容。
1.3. 规则三:将书中重要篇章列举出来,说明他们如何按照顺序组成一个整体架构。
(我认为类似金字塔思维的理念,书是作者表达思想的媒介,那么书的内容一般会按照金字塔形从上往下的方式进行阐述,我们读书时就需要一层层的理清整书的架构)
1.4. 规则四:找出作者要问的问题。书的作者开始写作时都有一连串的问题,而书的内容就是答案。第二阶段
2.1 找出重要单字,透过它们与作者达成共识。关键字是让读者头痛的字词。之后根据上下文理解关键字的一种或多种意义。
2.2 将一本书中最重要的句子圈出来,找出其中的主旨。根据难懂的句子来判断是否关键句,或者根据关键字找关键句。通过用自己的语言或是翻译的方法或举例说明是检验是否懂得主旨的最佳方法。
2.3 提炼论述。通过多个相关的主旨、文字提炼出论述。重新架构这些论述的前因后果,来明白作者的主张。
2.4 找出作者在书中想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找出作者的解答。
(第二阶段与第一阶段殊途同归,类似金字塔纵向的从上往下拆解分析还是从下往上归纳演绎。重点都在于找出作者提出的问题与解答,是否所有问题都有了解答。)最终阶段
读书是读者与作者的对话,读书时作者在说读者在听,读完时就轮到读者说了。但对话必须遵守一定的礼仪,懂得如何评判一本书。
3.1 在完全懂得作者的意思之前,不妄下评论。
3.2 评论时不要为了批评而批评。
3.3 有反对意见时,要为自己的意见找到理论基础,这样才是一个可以被解决的问题。
在反对作者时,可以遵循的标准:
3.4 证明作者的知识不足
3.5 证明作者的知识错误(理念错误)
3.6 证明作者不合逻辑
3.7 证明作者的分析与理由不完整(严格来说不能作为反对的理由)
回到阅读一定要回答的四个问题,第一阶段解决了这么书在谈什么的问题,第二阶段解决了书的详细内容是什么的问题,最终阶段解决了书的说法是否有道理以及对我来说有什么关系的问题。
对一个读者来说,仔细的阅读一本值得精读的书,而不是流于表面的阅读大量的书,就是一个好读者能达到的理想境界了。
阅读实用性的书籍:
实用性的书籍分为两类,一种是说明规则的,一种是阐述形成规则的原理的。
阅读这样的书最重要的是可以看出没有明说的规则,更进一步找出这些规则该如何实际运用。
阅读历史书籍:
- 对感兴趣的事件或时期,尽可能阅读一种以上的历史书。
- 阅读历史时,不止要关心在过去某个时间、地点真正发生了什么事,还要读懂在任何时空中,尤其是现在,人们为什么会有如此这般行动的原因。
- 对于人物传记,也应当作历史书籍阅读。传记分为定案本与授权本两类,授权本带有作者本人的主观色彩。
阅读科学与数学书籍:
阅读经典科学与数学著作不是为了成为专业领域的专家,而是去了解相关的问题,比如科学的历史和哲学。
阅读社会科学书籍:
社会科学的范围十分广泛,人类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是组成社会科学的核心。大部分有关法律、教育、公共行政的作品,以及一部分商业、社会服务的作品和大量心理学的作品也都适合社会科学的定义。
人们通常都比较熟悉社会科学的术语,这既是阅读的易处也是难处,难在对这些术语的滥用导致的理解障碍。而社会科学领域中的作品常混杂了科学、哲学、历史等内容,不是纯粹的论说性作品,阅读时需要仔细甄别。
主题阅读:
- 对于特定的问题来说,主题阅读的两个要求
- 问题所牵涉的不是一本书
- 应该知道读哪些书
- 主题阅读的步骤
见书中的总结P288
阅读与心智
在最后一章,作者将阅读从提升人类心智的角度来阐述了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也可以作为整本书的一个总结。
- 良好的阅读基础在于主动阅读,越主动就读得越好。从有兴趣的书籍开始阅读。
- 所谓主动的阅读,也就是要能提出问题。
- 不能摸到任何书或文章都读,需要能提升阅读能力和智慧,书不能都在你的能力范围之内。读一本好书能让你变得更有智慧,而不仅是更有知识。
- 书分为三种类型,最多的一种是只能当作娱乐或接受资讯用的书,阅读时仅需扫描一下便够了;第二种是可以学习的书,值得做一次分析阅读,后续不需要再读一遍,复习重点和想法就够了;第三种书是伟大的书,它的层次远远超过大多数人的层次,是能“与人一起成长的书”,每读一次都能有新的感悟。
- 心智和肌肉一样,如果不常运用就会萎缩,但心智却能无限的成长与发展下去。围绕着我们的各种娱乐是让我们大脑感受刺激的造物,但这些刺激的力量是有限的,像药品一样一旦习惯之后需要的量就会越来越大。如果我们没有内在的生命力量,我们的智力、品德和心灵就会停止成长,也就迈向了死亡。
(让人不禁想起《娱乐至死》一书,作者描述了上世纪80年代的泛娱乐现象,并较为悲观的表示扭转这种趋势的希望渺茫,难以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最后寄一丝希望于教育的力量。本书的作者可以说无意间提出了一种明确的办法,通过阅读增长人内在的力量,从而对抗泛娱乐导致的低智慧无主见的趋势,虽然这种方式只对那些对自己有较高要求的人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