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几天聊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我们不妨做一次经济学家。我提出的问题是,你如何治理北京的堵车和如何看待高速公路节日免费的,请注意这两个问题本质是一样的,我稍后会给大家仔细分析。
作为老百姓凭直觉的想法是堵车就是车多路少,所以应该管制车辆、限号等等。高速公路是公共设施,早就该免费了,全免才好呢,我不知道你会不会这样想。我们也都知道结果,北京的路似乎是越来越堵(我不起北京人不知道现在是不是好点,如果说错请见谅)。一到节假日高速路也会堵的不行。如果从效果来看我是觉得治理堵车是不理想的,高速还不如在节假日收费呢。这就有意思了,从设计者的角度来看是为了百姓好,结果来看百姓没什么好处,那么问题出在哪了?
我们先得问这样一问题,这城市道路和高速公路是公共用品还是私人物品。小伙伴们会说我脑子是不是有问题,这还用想吗?我和大多数人的想法之前也很一致,它们是公共用品。直到看到这样一个定义,公用品是指一个人用不会影响到别人的物品,私用品指一个人用了别人就不能用。这样一想城市道路是大家用结果大家都不爽,自己在路上就不想看到别人的车。这样一想城市道路不就是私人用品吗,当然了我不是说只能一个人用,而是一部分人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使用。我就不觉得开车去吃饭的需求比救护车对道距路的需求急切。问题来了,你咋区分大家的需求呢?很简单,付费。
城市的道路和高速公路都是经济商品,和政府出资和私人出资是无关的。商品的价值体现最大化就在于能满足需要它的人。好比这个付费读者群,它会吸引真正需要它的人,如果这个是免费的恐怕维护成本会很高不说还会让人数太多而根本无法经营。有人说你这不是搞阶级分化吗,让有钱人用路而穷人不用路。那你就得分清概念,人的需求和是否贫富无关。需要使用救护车去医院的穷人和使用私家车去吃饭的富人谁对道路的需求大?收费就是为了让大家审视自己的真正需求,经济行为是一个权衡和妥协的结果。你有特别紧急的事需要用车,你当然愿意付费,这样起码比无谓的堵车效率高。这个例子可以参照广州亚运会期间,政府先推出地铁免费导致地铁系统瘫痪,后来收费地铁又恢复正常。事实上广州市政府后来市民发放人均50元的补贴,也没有完成地铁瘫痪,付费区分的只是需求。我们愿意看到的是物尽其用,让花钱修的道路因为堵车失去了它自有的使用价值才是对资源的浪费。听我说到这里,你对高速公路免费又会怎么看呢?
其实我并没有这么专业的思考,薛兆丰教授的《经济学通识》中对这个问题有更加深入的解读,我只是简述了其中的一方面而已。央视评论员对公众态度的概括“治堵可以,但不可以妨碍自己的利益”,而我们自身利益的体现是不是妨碍了别人的利益呢?希望你看完这个简略的分析能有所反思,祝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