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许不知道的后半截故事 (一)

                  陈胜为甚兵败身死?

        记得以前初中的语文课本里,有一篇节选自史马迁《史记》的古文叫《陈涉世家》。课文的内容,主要是介绍了陈涉(即陈胜)的早年经历,并介绍了陈胜起义称王的过程。当时读这篇课文,对陈胜很是崇拜,尤其是那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至今记忆犹新。

        多年以后读了《史记》中《陈涉世家》的全文,又读了《资治通鉴》的《秦纪三》,才知道陈胜的结局其实很惨,至于他的道德品行,更不值得我们学习。

        陈胜的死是很有些令人意想不到的,他是在陈地失利败退至下城父后,被自己的车夫所杀。

        陈胜从揭竿起义到兵败身死,总共只有六个月时间。《史记》、《资治通鉴》总结陈胜失败的原因主要是众判亲离,而导致其众判亲离的原因,恰恰是其“人品”问题。

        陈胜的“人品”问题,有“双司马”举的事例为证。

        司马迁举的两个事例:一是陈胜自立为王之后,收留了一位曾经与他一起当雇工的难兄难弟,此人因常常跟人讲陈胜从前的一些旧事,陈胜就把他杀了,于是陈胜的故旧知交都纷纷自动离去,身边再没有亲近的人;二是陈胜任命朱房做中正,胡武做司过,专门督察群臣的过失。将领们攻占了地方回到陈县来,命令稍不服从,就抓起来治罪,他们以苛刻寻求群臣的过失来向陈胜表忠心。凡是他俩不喜欢的人,一旦有错,不交给负责司法的官吏去审理,就擅自予以惩治。致使陈胜身边再没有肯为他效命的将领。

        除司马迁举的两个事例外,司马光还举了一个事例:陈胜称王以后,岳父前去投靠,陈胜对他只以普通宾客相待,只是拱手高举行见面礼,并不下拜。陈胜的岳父因此生气地说:“依仗着叛乱,超越本分自封帝王的称号,且对长辈傲慢无礼,不能长久!”即不辞而走。

        对长辈不尊,对朋友不义,对下属不好,这样的“王”,怎能不众叛亲离,怎能不兵败身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