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天暖,小城的秋天有模有样。
节令已经过了寒露,地上还没有多少落叶。杨树依然坚持着本绿,榆柳槐都变黄了,五角枫和火炬红的热烈,低矮的灌木介于红与黄之间,还有紫色的海棠。五彩缤纷的世界,秋天真是大自然打翻了调色盘。
太阳在各国的神话里有不同的名字,中国的三足金乌、古希腊的阿波罗。这位老爷子的脚步从地球的北回归线向赤道南移,带来了萧瑟的秋风和寒雨,天气逐渐冷起来,人们加上了厚衣服,室内也开始了供暖。但执着的树叶告诉我们,冬天还远远没有到来。
植物总比人可靠,他们是节令最忠诚的执行者,敏锐的捕捉节气释放的讯号,用尽余力完成这一轮回生命的怒放,不到时候决不下岗。
秋天都给你留下过什么记忆呢?
秋高气爽和云淡风轻,在你的生活里又是什么样的故事呢?
小时候理解的秋高是太阳的高。站在一望无际的玉米地里,躺在豆谷成堆的场院中,看着太阳深深地嵌入湛蓝色的天空,它高高地挂在那里,散发着温柔的光热,将大地渲染成一片金黄。
空气里弥漫着粮食朴实的醇香,大人们三五成群的拾掇着收成,掰玉米的清脆、磨镰刀的刺耳、扬木掀的顿挫、赶牲口的吆喝,同一阵阵的谈笑风生融合在一起,交响了一曲和谐的乐章。秋天是令人振奋的季节,秋高气爽总能让我想起丰收的喜悦。
秋天之于农人可以说让人欢喜让人忧。丰收意味着劳作,在机械化没有普及的年代,收秋的劳苦是对农人又一次严酷的拷打。繁重的体力劳作逐渐击退收获的热情,他们眼中的光芒日渐消退,随着秋天的深入,像植物一样被寒霜打透,丧失了灵气。靠坚强的意志支撑完整个秋收,以谋生为目的劳动沉甸甸。
也许只有到了最后一根玉米皮剥完、场院上的粮食收的干干净净,才有心思挺起腰身感受一丝云淡风轻。碧空如洗,丝丝缕缕的白云缥缈如浣纱,可是风却重了。
秋过一半,中秋节到了,我一直觉得中秋是个浪漫的节日,秋天本就奇幻,再配上富有诗情的明月。因此对中秋节比别的节日更多一份期待,最重要的是可以吃上月饼。
进入农历八月,我就开始垂涎今年的月饼会是什么口味。可记忆里的中秋节总与忙碌密不可分,大人们甚至没有时间做一顿好吃的饭菜,更别提赏月拜月了,有时甚至连一个月饼也没准备。每年的落空,就又对明年开始了期待,可明年依旧失望。
你可能很难将苦涩这个词与秋天联系在一起,可它却烙在我的记忆里。
霜降过后,庄稼总算收完了,可农活还在继续。院子里堆满了需要晾晒的高粱、玉米,干了之后才能脱粒。大人们开始准备过冬的腌菜,大白菜用水烫了腌成酸菜,萝卜和辣菜疙瘩可以腌成咸菜。
腌菜也是件大事不能含糊,弄不好冬天就不好过了。这期间邻里关系会更加和谐,彼此请教互相帮忙,大干几天各自封缸。忙完了家里面又冷又脏,跟杀猪时一样,杀猪至少能吃上好的,可腌完菜什么也吃不上,是我最讨厌的事件之一。
在北方,冬天的势力强大无比。往往还没等到立冬,寒流就会奔赴而下。有时也会回暖,阳光明媚的天气,站在院子里背靠着窗台,看着堆满院的粮食,麻雀在上面不停的啄食,也会觉得十分幸福。这幸福可以让人陶醉,忘记了时间和季节。
大人们会经常自问自答:“立冬了吗?没呢吧。”看着满院劳动的果实,他们此时才能感受到生活的甜蜜吧。秋天对农人是慷慨的。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我想在众多歌颂秋天的词汇里,春华秋实应该是最朴实温润的。它从无例外地一次次印证大自然的因果法则,告诉人们辛勤的付出是达到目的的唯一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不仅会获得成长和成就,更会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幸福。
这个秋天就要结束了,花草的一世轮回,人类的一段时光,是好是坏、是悲是喜都要被装进记忆的信笺,成为将来的旧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