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八六年的独生女,在父母的帮助下事业有成、婚姻稳定。庆幸父母当初的选择,目前他们才有条件安度晚年,不受子女的拖累,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01
我的爸妈都是典型的军垦二代,而且出生于多子女家庭,妈妈是家中老大,从小帮助父母带弟弟妹妹,工作以后还要支持弟弟和妹妹的学业;而爸爸则接了爷爷的班成为一名老师,从此肩负着家族使命,成为爷爷奶奶养老的主力军。
我出生的时候政策许可一胎5岁允许生二胎,可是爸妈坚决果断地领了独生子女证。
当时大伯家已经有两个女儿,在我三岁的时候,宁可被罚款也生了三胎还是个女儿,我有点好奇,也见证了大妈和大伯的辛苦:脏活累活都干,挣钱养活三个女儿。
在我幼小的记忆力一家人住在学校院子里,爸爸上课,妈妈承包土地,忙碌的时候我被送到爷爷奶奶家,农闲的时候再被接到自己家里。
每年入冬菜籽油和猪肉是爸妈必须给爷爷奶奶家的供应,然后姑姑们再一点点瓜分走,爸妈还不能说什么。
后来我忍不住问妈妈:“为什么咱们家送给爷爷奶奶家的东西,要被姑姑们分走?”
“你爷爷离休的时候允许一个子女接班,当时你大伯和大姑已经参加工作,而姑姑们是初中文化,只有你爸爸刚刚高中毕业符合条件。”妈妈给我解释,“姑姑们总觉得你爸爸占了家族的便宜,所以我们家给奶奶家的东西就要分走一部分。”
后来爷爷奶奶家的住房作价归户,爷爷奶奶的积蓄只有房款的一半,无奈之下爸妈出了另一半房款,爷爷表明:“无论将来我和你妈谁先走,留在世上的那一个就跟着老二儿子生活,房子也留给二儿子家。”
后来城市规划爷爷家的房子拆迁,爸爸办的手续,小姑心里不平衡,要了房子也要了奶奶(爷爷已经过世)。当时我非常庆幸我是独生子,以后和爸妈相处不会有那么多麻烦。
02
我小时候就擅长音乐和舞蹈,爸妈也支持我的爱好,后来高考我走了依靠路线并且成功突围,毕业后在团场学校当了一名音乐教师。
工作一年后经人介绍认识了高中部的体育老师韩世军,他是以志愿者的身份从内地被招到这里工作的。
我俩的感情稳定后,婚事被提上了日程,双方父母商谈婚事时韩世军的父亲坦言:“这个儿子是我们超生的一直在亲戚家寄养,后来才回到家中。我们支持房子,但不会在这里生活,家里还有两个女儿我们也习惯老家的生活。”
房子是公婆全款购买装修,妈爸给新房购买了所有的电器:油烟机、空调、冰箱、电视、洗衣机和电脑,还给了我一笔现金。
婚礼过后,我和老公用这笔现金寒暑假去进修,拿到了行业证书,工作上更上一层楼。
我怀孕的时候孕吐反应严重,刚刚退休的妈妈立马入住我的小家庭照顾我的饮食起居,周末爸爸过来团聚。
自然我休完产假,妈妈全职帮我们带宝宝,职业生涯一点也没有受损失。
爸爸退休以后成了我们家的专职炊事员,妈妈的任务就是带孩子。
寒暑假我和老公带着孩子回内地看望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则回到自己家中。
刚工作那会我和老公工资都不高,还要养孩子,爸妈承担了家里的开销我和老公过意不去,主动提出出点生活费,爸爸笑笑:“那就每个月给你妈1000元好了。”其实这笔钱转头又回馈到了孩子身上。
03
爸妈经济上的强力支持,我和老公的收入大部分成了存款,本市重点高中搬迁新校址的时候我和老公在那里按揭了一套房,两个人的公积金刚好涵盖房贷,对我们小家庭的经济丝毫没有影响。
由于我老公教学经验丰富,被调到师部中学任教,我也升为年级段组长,工作上独当一面,成为艺术教学骨干,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这个阶段,爸妈就像上班族一样,周一到周五到我们家居住料理生活,周末回自己家和亲朋好友团聚。
本来爸妈的幸福生活正在进行时,奶奶岁数大了不好照顾,小姑反悔扬言:“老妈养了这么多孩子,凭什么要我一个人照顾。”
毕竟是自己的老母亲,爸爸和哥哥姐姐还有妹妹们轮流照顾老人,每人两个月。
爸爸照顾奶奶的两个月,妈妈就一直住在我们家,我们一家三口早就习惯了有爸妈参与的生活,一直相处非常默契。
爸妈退休金一万,每个月拿出一半当生活费,一半存款。
有时候我不解就劝爸妈:“有点存款应急就好,没有必要存那么多钱。”
“我从小苦日子过惯了,一直舍不得大手大脚。”妈妈的想法有时代的痕迹。
“你看奶奶,有几个子女轮流照顾,我们就你一个,以后我们需要照顾的时候,有偿父母,不想在经济上让你为难。”爸爸更通透,连自己后面的生活都替我考虑好了。
享受了这么多年的独生待遇,我有自己的工作、朋友和家庭,丝毫没有孤独感,我的女儿也是独生女,尽管二胎政策放开,我和老公都不为所动。
公婆那边时不时催生都被我老公顶了回去:“在你们眼里男孩重要,可是你们无法体验我小时候在亲戚家被欺负的感觉,我们一个女儿足够了。”
公婆远在内地,没有条件帮忙带孩子,看我和老公态度坚决,再也不好多说什么。
一个孩子得到家里的所有资源,我们也相对轻松许多,工作不耽误,还有精力经营我们的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