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非常的焦虑,咨询师说这是我内在不安全感的表现,我总是很慌,很担心自己说错话了,总是希望自己在聊天的时候能像教科书一样的完美,能像剪子那样有趣、来去自如。但往往越着急,就越难得到进步,再多的练习也只是原地踏步。昨天去饭局,车轮转一个个聊天下来,干巴巴的,自己都把自己闷坏了。
磨刀不误砍柴工,是时候慢下来先治愈自己内心的空洞,让自己内心感受到足够的安全感,再进入一段关系里练习。内在安全感缺失的我,一旦进入亲密关系,很多问题就会冒出来。
自从跟W说了我自己对于发生关系时间的原则和底线“相处半年+互相确定未来财务和生小孩的规划+见家长+确定互为结婚对象+断绝暧昧关系”之后,感觉他就有点冷下来了,我也表示过不强求他留下的意思,只是如果他真的因此离开我,我还是会有点难过的,我真有点被他的追求打动了,从追求期的热情到现在的不咸不淡仅仅互道早晚安客套联系着,我怀疑他想思考要不要后撤,看看其他女生了。越这样怀疑,就越担心他在找备胎,跟他相处的状态也不好。
想了想我之前跟他撒脾气又把他推开,是因为我内在安全感缺失,所以没能好好处理自己的情绪,只是一股脑地宣泄出来,表达出来,然后自己身体会感受到愉悦。科室话说了出去之后,又开始懊悔和自责、担忧、焦虑。
我这么着急地表达自己的底线和请他作出离不离开的选择,是因为我感受到了他想要推进关系,而其实我也会有所喜欢,但我害怕自己没有守住底线,因此而失去话语权,因为我们之间还不是太了解,相处的时间不长,彼此看对方都是好的,加了层滤镜,忽视了对方的的缺点能不能长期忍受才是最重要的。
我的那句,我不想为了推进关系而推进关系。其实是对的,毕竟我得站在自己的客观现实和条件上,为自己的未来考虑。因为毕竟两个人能不能长期相处,跟有没有发生关系、两个人是不是first time都没有关系,而是要看两个人在关系中相处磨合的情况。但是我害怕如果我失去了,万一我跟他不合适,我对他产生了情感和生理上的依赖,不得不离开他的时候会很受伤,而且再择偶也会失去一些资本。我还是需要理智地为自己的未来、余生漫长的至少50年幸福考虑的。我爱别人,但是自己不爱自己,又怎能有多余溢出的爱来大爱别人,给别人带去爱的能量呢?
我为自己跟他一时意气说的话感到懊悔自责,因为我的自我意识在向内归因。看到69节,我才意识到,向内归因往往是悲观者的心理特征。比如我身体不好的时候我会认为是自己体质太差,烧菜不好吃会认为是自己的技术不行。乐观者是向外归因的。而且向内归因很容易打击自己的自信心,对自己的喜爱。遇到问题不能一味谴责自己,多给自己一些支持和鼓励,让自己充满信心,去思考怎么做,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在很多时候,无论“向外归因”还是“向内归因”都不会改变已经发生的事情,区别在于乐观者在潜意识中会引导自我意识不去责备自己,让自己舒服一点;而悲观者却爱较真,以至于经常跟自己过不去。
我的潜意识甚至自我意识都是希望自己快乐的,但是为什么还是不快乐呢。我在69节找到了答案,因为我的影子自我意识比主体自我意识强大太多了。
当我的主体自我意识强大起来之后,我就会表现得独立自信,敢作敢为,不会那么患得患失。影子自我意识来自潜意识对别人的模仿。就是因为我过于追求做到教科书般完美,所以不断寻求那个正确的答案,自己的影子自我意识才会变得越来越强大。
小时候父母在我面前表现出来的不是温情关爱,二是强势蛮横,所以小时候的我很难建立起自己的主体自我意识,影子自我意识取代了我的主体自我意识。强势的母亲就像影子或者幽灵一样,主宰者我的自我意识,结果我就会经常陷入到自我否定中,总是对自己不满意,在亲密关系中也表现得很强势。
影子自我意识会通过潜意识的肤质功能,代际传播下去,直到有一个人突然觉醒,并付出强烈的改变行动。
虽然我的物质生活还可以,但是我还是会不断抱怨自己活得很累,是因为主体自我意识和影子自我意识经常出现冲突。我可以将影子自我意识剥离出去,给自己的主体自我意识更多的表现空间,自己做决定,自己为自己的决定负责,不是简单用对错来评价自己的行动。毕竟所有的付出都是有意义的。
我可以通过想象将影子自我意识从自己身上剥离出去。慢慢地这样想象的画面就会进入到潜意识中,多次重复后,我的主体自我意识就会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
我们的潜意识是不分好坏对错,没有真假识别能力的。一个人如果长期压抑自己的潜意识欲望,那么他/她的身心系统就可能出现紊乱。潜意识的智商就是为0,只重在体验和感受,不作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