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职照顾孩子以来,生活中除了孩子就是柴米油盐,每天都觉得很累,但比累更可怕的是那种无法摆脱的空虚感。
像一只被困的野兽,找不到方向又不想放弃挣扎!
这种感觉持续了很久,久到我以为我要抑郁了。
在《认知觉醒》中读到一段话,让我感触很深:
或许我们每个人心中早就埋下了人生目标的种子,只是成年后被生活压力所迫,理性思维开始权衡各种利弊,不愿承认或刻意忽略自己原有的梦想,而感性力量却始终在帮我们守护和珍藏那些理想。
这段话像一盏灯,照亮了我,也让我反思。
我曾经的梦想是什么?那个为梦想努力奔跑的我又去了哪里?
为什么我不修边幅,为什么我焦虑、暴躁,活成了那个自己讨厌的模样也不愿改变。
因为,我以为我已经习惯了这种乏味的生活,我以为生活的琐碎钝化了我的思维,磨灭了我的梦想,我以为生活已经摧毁了为梦想执着努力的我,我以为我只能是放弃梦想妥协生活的人。
我的那么多以为,在看到这段文字后突然让我产生了质疑。
原来我只是在麻痹自己,说服自己和乏味的生活和解,只是在给自己的不努力找借口,我的喜好和梦想只是被珍藏,而不是被遗弃。
现在,我努力向快乐靠近,也努力活成自己喜欢的模样。
清晨送完孩子,不再匆匆回家赶着做家务,会欣赏刮过的风,落下的叶;会抬头看天空的云,翱翔的鸟;会驻足观察步履匆忙的人群。
会一个人绕着小区边听音乐边慢走;会在打扫卫生后安静的读书,写下自己的所见所想。
会对自己微笑,会努力又刻意的靠近那些琐碎的美好,哪怕只是一朵花,一场电影,一杯咖啡。
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欢喜让我豁然开朗,也让我学着享受生活。
如果你也是全职妈妈,如果此刻的你也同样焦虑,那就和我一样尝试做点自己喜欢的事,做些自己想做的事,学着经营自己,让自己增值。
檀健次说过,他的青春就是奋斗,然后埋头苦练,他没有浪费过青春。是的,他的成功是厚积薄发十几年的努力和沉淀。
我们可能错过了青春的埋头苦练,可能没有那么辉煌闪耀的人生,但这不是我们停止努力的理由。
每天抽出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哪怕只是学会读一首小诗,学会唱一首小曲,哪怕只是学着写几行字,记几个单词,或者简单的学个插花,学道家常菜,学个简单的妆造。
开始经营自己,一点一点的努力向前,你会发现你的生活开始充盈,你的心情也随之欢喜。
人生从来没有太晚的开始,不放弃努力,好好爱自己,至于结果,一切自有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