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望着,盼望着,周五到了,下午放学后终于可以回家了。
大李爸爸早早起来,去市场买了羊肉。“天冷了,吃羊肉对老人身体好。"他如是说。
小李儿子午饭吃完,即把要带的玩具枪放到车里,准备回舅舅家和两个哥哥玩。
铃声一响,安排孩子们整理好东西,关好门窗,便也如他们一般,归心似箭了,拿起包包,急步走出校门。
大李爸爸和小李儿子下班、放学早些,已等在校门口了。儿子一看到妈妈,便隔路喊话:"妈妈,妈妈,在这儿,快过来。"
穿过车水马龙,驶入310国道,车少、人稀,加速、前进。
沿着河堤北路,欣赏着如画秋景,一路前行,快到万顷芦荡,忽发现前路封闭,虽心情不爽,但无可奈何,遂调转车头,原路返回。
到了眉站大桥,听得手机作响,一看,原来是同事发的培训通知,明天中午仍要参加国培。唉,计划再好赶不上变化呀!
打道回府,儿子一万个不乐意,妈妈也一万个不高兴呀。
周六中午,培训结束,再次踏上回家路。
爸爸挺忙的,又去开党员会了。
奶奶和妈妈都上了年纪,身体不好,走不了远路,收拾完家里,偶尔会和小区里的阿姨们玩玩纸牌。儿子还记得过年时玩纸牌的热闹,嚷嚷着要和奶奶、妈妈玩纸牌。
我们在家经常和儿子玩纸牌挑红四,舅舅家这边玩的规则,和眉县那边稍有不同:谁拿红四谁有当庄家的选择权,如果选择挖底,则把底下扣的四张牌全部拿起来,再从自己的牌里边找出最不需要的一张,贴到底下,然后庄家开始出牌,庄家和对家的三个人哪方先把牌出完,哪方算赢家。
奶奶八十多了,视力不好,需得戴着眼镜摸牌,但思维超好,轮到她出牌时,总是先计划一番,想想自己手里的牌,再猜猜对家手里的牌,因此奶奶赢的时候多。
妈妈近年来记性有点不好,轮到她摸牌了,却常忘了,因此,玩几码就会出现妈妈手里少一张牌的事情。
儿子爱热闹,似乎对所有玩的东西,他都超级有兴致,一点点不一样的规则,他玩两把就熟悉于心了。
晚上,央视11频道有京剧《宝莲灯》上演。奶奶爸爸妈妈都是戏迷,又适逢周末,孩子们明天不上学,他们可以安心看个本戏。
我也算个小戏迷吧,虽五音不全,却爱看黄梅戏、豫剧,京剧也还看得进去。以前只是断断续续看过《宝莲灯》,今天刚好是个机会,陪着奶奶爸爸妈妈看完全剧。名家演唱就是不一样,字正腔圆,我不看下面的字幕,亦能听清唱的是什么。妈妈边看边给我讲,《宝莲灯》有的剧种叫《劈山救母》,有的剧种叫《二堂舍子》。导演在编剧的时候,有些情节也有少许变化,比如有的版本当中,女主王桂香被抓走,也有的版本是他们的小儿子秋儿被抓走,但不论怎样编排,主旨基本不变。
周未的时间总是过得飞快,一晃又得回家了。儿子在延长了数个五分钟之后,才依依不舍地与哥哥们告别,相约下次再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