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看这部电影,是被某条评论吸引的,“我们不仅缺少性教育,更缺少死亡教育”,冲着“死亡教育”这四个字果断买票入场。对于死亡,我们总是不愿意去谈论它,我们一直回避它,仿佛这样死亡就可以不存在。
第一次将“死亡”这个词纳入思考的范围是QQ宠物的死亡,对的,还不是自己的。五六岁大的表弟面对QQ宠物的死亡哭得特别伤心,过去快十年了,我到现在还记得他满脸是泪的样子。这么大的孩子知道什么是死亡吗?他定义的死亡又是什么样的呢?QQ宠物生病了,奄奄一息了,不动了,不能和他玩游戏了,对于我的小表弟来说,这就是死亡,对我而言,则是第一次深刻的感受到了原来我们这么早就会感知到死亡,但却没有人告诉我们该怎么办。面对奄奄一息的QQ宠物,我们可以使用药物起死回生,然后就当这件事没有发生过,死亡不曾来过,但是人呢?一个活生生的人,到了老年,生命力一点点流逝后,没有药物可以起死回生,我们怎么办呢?
第一次直面死亡是参加追悼会,人就在那里了,最后一面了,然后去哪里了呢?我知道这个事实,但我不知道怎么去接受。父母会说顺其自然,生老病死,各有天命。可是这并不能说服我去接受一个活生生的人的消失,去切断之前所有的联系,于是在脑海中一遍遍回忆过去的相处时光,越想越觉得遗憾,越想越不能接受,直到看到毕淑敏的《花冠病毒》,大概意思就是火化后我们变成了组成世界的元素,重新回到了这个世界,也许身侧的清风就是故人,也许脚下的土地就是故人,只是换了个存在形式,这样想想大概还可以接受吧。
第一次听到“死亡教育”是在大学课程上,原来这件事我们需要教育,原来对于死亡,大家都不是表面上的风轻云淡。我不知道成年人如何去理解死亡,更不知道作为一个成年人如何告诉孩子什么是死亡。《天蓝色的彼岸》算是给孩子一个关于死亡的解释,想看看这部电影又会是怎样描述。
死后会去到另一个世界,这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像是天堂、地狱、地府等等,去了可以回来,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毕竟我们还有鬼节和春节,亲人都会回来团聚,但是影片中这个世界的其它设定很有趣,没有孟婆汤,没有投胎转世,相反的是有着先进的人脸识别和检索技术,只有当照片被供起来,通过检索对比才可以回去。最重要的一点:只要曾经和你相处过的人还记得你,那么你就可以一直存在。其中最揪心的一点就是,老奶奶coco是活人世界中唯一记得她的父亲Héctor的人了,可是她的年纪也大了,如果她忘记了,那么Héctor将真的消失了,父女也永远不会有相见的一天。
人的一生,要死去三次。
第一次,当你的心跳停止,呼吸消逝,你在生物学上被宣告了死亡;
第二次,当你下葬,人们穿着黑衣出席你的葬礼,他们宣告,你在这个社会上不复存在;
第三次,是这个世界上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把你忘记,于是,你就真正地死去。
没有经历过死亡教育的我,真的是死撑啊,一次次逼自己去面对,一次次去回忆曾经,将结好的伤疤再一次次剖开。终于有一天故人存在于我的脑海中,我记得你笑的样子,记得你哭的样子,记得我们的约定,接受了“你不在,生活还是继续”。
我好好活着,但我还是记得你,想你,念你。此外,还会想想如何告诉孩子去面对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