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采风纪行之四
戴建东
一
对于茶马古道的认识,最初还是源于影视剧中神秘的“马帮”:神情古怪但又性情豪爽的“马锅头”;衣衫褴褛、皮肤紫黑又行色匆匆的赶马人;一路负重前行,登高望远且爬山涉水于丛林中的骡马群;扬一道长鞭、喊一声号子、再吆喝一声、留下一路清脆的驼铃声……
这次赴云南采风,还有幸真实尝试了一下马帮的滋味,从美泉“马帮村”过卧虎山到拉市海,短短三四个小时的行程,让我们这些江南人氏,感受了一回马背生活,一路颠簸于高低不平的丛林古道,途中充满着神奇韵味。
都说茶马古道历史沧桑,积累着千年以来的历史沉淀,是马帮在茫茫丛林中一步一步踏出来的文化。当年,南方作为滇、川、藏商贸生命线的茶马古道,与北部贯通中西方的丝绸之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茶马古道的形成和兴旺,为中原和边塞打通了商旅之路,使中原文化和边塞文化形成互通。
而今,马帮的身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交织如网便捷的高速公路。只有曾经的茶马古道,依旧躺在茫茫丛林中,观看着现代文明无时无刻都在侵吞着古老的文化。而生活优越的现代人又想从城市中逃离出来,置身荒野丛林,让身体与荆棘为伍,沐浴在大自然的晨雾之中。
还在汽车上,导游介绍着茶马古道的由来,尽管形成的因素有多种版本,但最可信的便是内地和川藏边塞贸易形成的民间商旅之路。这一点,基本让我们形成共识。
茶马古道原本就是一条人文精神的超越之路。马帮每次踏上征程,就是一次生与死的体验之旅。茶马古道的艰险超乎寻常,然而沿途壮丽的自然景观却可以激发人潜在的勇气、力量和忍耐,使人的灵魂得到升华,从而衬托出人生的真义和伟大。
不仅如此,藏传佛教在茶马古道上的广泛传播,还进一步促进了滇西北纳西族、白族、藏族等各兄弟民族之间的经济往来和文化交流,增进了民族间的团结和友谊。
二
康藏地区属高寒地区,海拔都在三四千米以上,糌粑、奶类、酥油、牛羊肉是藏民的主食。在高寒地区,需要摄入高热量的脂肪,但没有蔬菜,糌粑又燥热,过多的脂肪在人体内不易分解,而茶叶既能够分解脂肪,又防止燥热,所以藏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创造了喝酥油茶的高原生活习惯。
然而藏区不产茶,而在内地,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都需要大量的骡马,又供不应求,藏区和川、滇边地则盛产良马。于是,具有互补性的茶和马的交易即茶马互市便应运而生。
这样,藏区和川、滇边地出产的骡马、毛皮、药材等和川滇及内地出产的茶叶、布匹、盐和日用器皿等等,在横断山区的高山深谷间南来北往,流动不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日趋繁荣,形成一条延续至今的茶马古道。
我去丽江的时候恰逢初春季节,清晨的阳光还有些清凉。我们从丽江古城出发,一路领略边塞古镇独特的韵味。汽车从高原公路上驶过,两旁都是低矮的瓦房的草棚,乡民的生活还处在低收入水平。
导游介绍说,我们要去的地方,是相对贫穷的马帮村,那里的人们看到游客过来,会像迎接贵宾一样接待客人。因为,他们知道,这里所建的学校、工厂、道路和一切公益设施,都是内地游客带来的福音,没有了游客,这里的经济将成为无水之源。
快到马帮村时,路边三三两两有人牵着骡马走过,我努力想寻找一片少些城市污浊气味、适合心灵的自然栖息地。但这里的一切都已经充斥着商业气息,许许多多古朴的东西都已经物化了,这让我们感到非常可惜。
那么,从丽江到拉市海的茶马古道之旅,只是给我们体验一下马背生涯的片段。既然来到丽江旅游,当然不能错过拉市海,来到拉市海,当然不能错过骑马,骑在马背上,当然不能错过茶马古道。
三
初春季节,丽江的天气乍暖还寒,春天的气息虽然渐渐浓郁,但清晨的空气还略带寒意。我们来到离丽江古城大概十多公里拉市海国际湿地公园,这是一片含有高山湖泊的湿地。公园里有个马帮村,这是茶马古道骑马体验游乐场。
刚下汽车,村口的广场上便聚集着许多牵着马的村民,见我们到来,他们群拥上来,不停地介绍着自家的马如何温顺。带队的导游与马场管理员谈好价格后,我挑选了一匹紫色的骡马,刚开始,战战兢兢地跨上马背,死死抓住缰线,在牵马人的带领下,尝试着穿越“原始森林”中的丛林古道。
由于我是第一次骑马,而且整个行程要四个小时路线,想想也是很有挑战性的。马夫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小男娃,他说,他家的马性格温和,听话,绝不会失蹄撒野,让我大胆放心。我学着电影里古代骑手,双手紧抓马鞍,用力踩马蹬,迅速蹬上马背。小马夫一扬鞭,骡马便迈开蹄子向前行走。
这些滇马长期从事旅游行业,已经没有了以往的狂野脾气,一路上,慢悠悠的在山路上行走着,马蹄子在石阶上发出“咯蹬、咯蹬”的声响。出发前,我们这行人,人人全副武装,照相机、登山包,一应俱全,坐在马背上,我让同行的伙伴给我来张威风凛凛的特写。
牵马的马夫看我们都是第一次骑马,就不住地交代着骑马的基本要点,要我抓紧马绳,夹紧马鞍,坐稳马背,以防意外发生。
骑马出发了,小马夫除了给我们讲述骑马要领外,一路上不断地介绍着“马帮村”开发“马帮”旅游项目的重重事项。这个西南边陲之地的小山村,全村一百多号人,家家户户靠养马、牵马为业。
村里有专门的马帮旅游公司,所有的骡马都属马帮公司统一管理。每天一大早,家家户户牵马到村小广场等候客人的到来。马帮旅游的收入,也由公司统一分配,到月底按每户人家的骡马数量分红。有些人家养有五匹马,每月就有上万元的收入。
由于初次骑马,我们大呼小叫,兴奋得有点失态。其中胆大的伙伴还策马扬鞭,双腿一夹,勒紧马缰绳,让骡马奔跑起来。我生性胆小,坐在马鞍上战战兢兢,人尽量往后仰,以保持马背上的平衡。
握住缰绳的手还有些生硬,常常拉得马头高高昂起。小马夫说,要放松,只要坐稳,就不要紧张。但我的手还是要牢牢的抓住马鞍,这才能把全身的力度都集中在坐垫处。
四
进入丛林间的马道上,路变得崎岖不平起来,时而拾阶而上,时而峰回路转,骡马在高低不平的土路上也欢快地奔跑起来,一时尘土飞扬,让人很有点骑士的感觉。路越走越狭窄,两旁的林木也越来越茂密。
我想,此时的马帮应该是进入原始森林了。仰头眺望同伴们骑在马上,模样也和我一般前摇后仰,滑稽得可笑。由于丛林中道路越来越陡,骡马也从奔跑变成悠走了,小马夫一边照看着前后三匹马,一边介绍路边的风景,原先在影视剧中才能看到的浩浩荡荡马帮,现在就真实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远古的马帮依托滇、川、藏线路开创了边陲与内地的商贸活动,而今又给当地人们带来旅游休闲产业,这种从文明到文化的变迁,就是社会发展的变迁。
小马夫说,随着西南旅游业的逐步发展,赴滇体验马帮生活的游客也越来越多,经营马帮游乐的骡马数量也随之增多。当地人就将这个叫卧虎山的地方,依照山形走势修建了一条茶马古道,途中设置了陡坡和回旋环道,给重走茶马古道的游客增添了几许惊险和猎奇心理。
这条人工修建的茶马古道,除了道路崎岖外,还在路旁修建了水渠,供骡马渴了补充水分和游客盥洗之用。我们坐在马背上,任由骡马一路晃荡前行,心想,古时的茶马古道,该不会像今天这样悠闲而自在吧。
那时的马帮行走商贸之路,途中到处险象环生,马贼、土匪、强人频频出没,应该是充满着凶险的。当年马帮生涯,过的可谓是刀尖头上舔血的日子,马锅头也应具备统帅三军能力的将相风范。
当年,这一带山高林密,气候炎热,烟瘴弥漫。路上有峭壁深涧,山中有饿虎猛兽,河里有毒蛇蝎子,沿途还有土匪马贼,于是便有“穷走夷方”一说。中国大西南区域山高水急的自然条件,使水上航行成为纯粹梦想,道中受阻,复杂的人为因素滋扰让人望而生畏。
五
然而却有这样一群勇敢的人们,团结一心,斗智斗勇,并利用西南地区产出的那种虽矮小,却富耐力的山地马来驮货运物,徒步千里,结成马帮,翻山越岭,爬山涉水,并作为大西南地区特有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存在。后来,又演变成茶马古道主要的运载手段,解决了人们生活物资所需问题,促进了大一统,也打开了中外商贸和交流的一扇门窗。
这时,骡马在山道上慢悠悠地行走,一颠一跛,我们头顶蓝天白云,仰望远处高山,环视覆盖山坡的郁郁葱葱树木。
悠然自在的生活,让人多少产生闲静之情。西南边陲气候比南方偏冷一些,山中杂木丛中还没有野花绽放,但嫩嫩的枝芽也已探出碧绿的脑袋,感受着春风的抚摸,微笑着向来往的马队示意,以慰藉旅途上辛劳的马帮。
置身丛林,我们仿佛自己也回到了马帮时代,穿越崇山峻岭,循着祖辈的马蹄印,一步一步走向更远的前方。
青石台阶上悠悠的驼铃声,丛林古道上哒哒的马蹄声,在密林深处渐行渐远,马蹄印深一脚浅一脚地穿越在尘土飞扬的羊肠小道上,那是马蹄在缓慢地前行。我们骑行在马背上,也是颠簸晃荡,摇摇欲坠。
绕过一道山梁,马群来到了歇马场,这是一块密林深处的空旷地,成群的骡马已拴在路边的树桩上,这些树桩因缰绳的牵扯早已磨得油光发亮。马群也许习惯于在此休憩,走进这个原始的纳西族歇马场的时候,长途跋涉的马群已经有些体力不支。于是,领头的“马锅头”大喊一声:“嘿,打尘了!”大家闻声一同下马歇息,骡马也交由马夫拴在树桩上。
此时,茂密的树林遮天蔽日,我们被百年的树木包围着,巨大的树干和茂盛的枝叶,为我们带来一丝凉意,刚刚剧烈颠簸时的汗水,把衬衣打湿了,现在粘在身上,变得有些冰凉了。
在路边兜售黄豆、花生和饮料的纳西族老大妈,见有游人歇脚,便围上来,向我们兜售喂马饲料。十块钱一小包豆料,图的就是给人新鲜感觉。骡马从山道上一路巅簸而行。我们赐予黄豆喂料,也是常理,再说,喂马也是一种乐趣,看到骡马在我们手掌心舔食着黄豆,我们的内心也有一种怜惜的情感。
兜售马料的老大妈,年龄已经五十多岁了,岁月在她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沟壑,高原的紫外线和充足的阳光把她的皮肤烤炙得油光发亮。像她这样年纪的女人,打工已经很难找到岗位了,但马帮旅游业的开发,又让她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六
跋涉了几个小时,在这个小小的驿站休憩,我们的心异常的轻松。这时,山谷中传来一阵清风,凉爽清新,让我们被汗水打湿了的衣衫更觉冰凉刺骨。抬头眺望高原的天空,蓝色的天际漂浮着白云,阳光很亮丽,心灵有了被净化的感觉。在高原的茶马古道上,保留着的原始风情,以及古老而陈旧的村寨,淳朴而憨厚的民风,这一切都让人感动。
休憩片刻后,我们又骑着马继续向前行进,古道沿着弯弯的山路向前延伸。路两旁的杂树林一望无边。过了歇马场,地势渐渐平缓,山路也不再崎岖,平坦的古道让人悠然自得,信马由缰的感觉更给人增添了一分闲情逸致。经过近两个小时的行走,我们到达了一片高原湿地。
这里拥有大片碧绿的草场,在蓝天的衬托下,显得格外的清新和靓丽。这就是拉市海源头——美泉了。
美泉原称“莫北”,是拉市最美丽富饶的鱼米之乡,也是新近向世人推出的一方高原水乡处女地。这里九天飞瀑、古树参天,可谓是五柳先生笔下的“世外桃园”,这里是当年木府的户外游乐园,是丽江独有无偶的风水宝地。
拉市海源头属玉龙雪山水系,是纳西民族的血脉之源。如镜的湖面倒映着玉龙雪山,水鸟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构成高原湿地特有的气息。
拉市海边山青水秀,尤以美泉为最。美泉源于卧虎山与北斗山交汇处,从嶙峋怪石中汹涌而来的泉水形成姊妹潭,水绿得像无瑕翡翠,清得可见潭底。这里森林茂密,花草繁盛,清幽秀美。我们还是第一次看见高原湖泊,只见湖面上空,湛蓝的天幕上浮动着洁白云朵,连绵的青山下是清澈绿水,辽阔的湖面上长满水草,几只大灰鹅悠闲地浮在水上,好一副恬静如水的高原水墨画。
按照原先的旅游线路,我们在此下马,坐船环游拉市海。这个高原湖泊给人洁净透亮美感。我们坐在小划船上,沿着一条窄窄的水路栈道,进入拉市海域。从卧虎山到美泉,我们一路走来,沿途秀美景色,让人过目不忘,特别是马背上的感觉,实在是今生未曾有过的体验。
七
在拉市海湖面上,游人来来往往不绝,每一个游客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也招手向我们表达喜悦之情,有的人想把这一切美好的风景都刻在脑海里,不停地手持相机记录每一个瞬间。
平静的湖面上,微风徐徐,一艘渔船停泊在水路栈道边,轻飘的炊烟里夹带着鱼香味,这是纳西人在渔船上烤鱼。浓郁的鱼香,让我们不得不停留在渔船边。五元一条的小烤鱼,表体焦黄,肉质鲜嫩,这是拉市海里新捕捞出来的野生鱼。现捕现烤现卖,既新鲜又实惠。我们一船人都争相前去品尝,把渔老大忙得手足无措。
泛舟拉市海,清澈的湖水可以让你看到水底的水草。此刻的拉市海,一片碧绿,仿佛群山从中的一颗明珠,突然掉进了平坦的洼地。正午的阳光照耀在海面上,波光粼粼,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分外美丽。
我想,渐渐远去的茶马古道,该是充满凶险的征途,而今在人们眼中,却变成了如此的惬意,如此的安详。平静的湖水,仿佛可以洗净你一身的疲惫,这是当年茶马古道的商人们绝对也想不到的感觉。
离开拉市海,导游带我们品尝了独特的“马帮菜”,煮得烂熟的牛肉,配上鲜美的野生菌菇,还有从山上采摘下来的野菜,再加上喝一口辣劲十足的烈酒,这感觉,真的让人回到了马帮时代。
从滇藏茶马古道回到下塌的酒店,我们仿佛进入了时空隧道,悠悠马蹄响,清脆驼铃声,依旧在耳边回响,让人倍感生命的厚重。滇川藏商旅开创的茶马古道,这是中原文化源远流长,这是历史底蕴沧桑变迁。
茶马古道上的马蹄、飞瀑、拱桥、草房,星星点点,依稀见证着这条商旅之途昔日的繁华。这条民俗之路上,承载着汉、藏、白族人们生活习俗融合,传承了上千年的茶叶、畜牧、纺织、农耕等多种文化交流,带动了商埠、马帮、城郭的盛兴和经济的繁华……
茶马古道,这条世界上自然风光最壮观,文化底蕴最深厚的神秘商旅之途,它蕴藏着开发不尽的文化遗产,令后人为之讴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