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孤愤
人年少时,随着认知不断的提高,发现社会上很多自己看不顺眼的地方,奈何身单力薄,没能力、没资源,什么都改变不了,而且觉得自己处于不公平中弱势的一方。
因此,内心孤愤,言语间透露着愤世嫉俗的态势。在当今网络时代,恰好给了很好的宣泄机会,在网络上肆意的抨击着各种不爽的现象。
但是,毕竟年少轻狂,很容易偏激,走向偏执的道路,许多人就成了用心不良者被煽动的目标群体。
比如,一件事情在全貌尚不明朗的情况下,有人站在“伪善”的角度,举起“正义”的大旗,孤愤的“键盘侠”一呼即应,开始了无尽的网络暴力。
自己成了他人的“工具”,这无疑是可悲的。
中年潦倒
人到中年,不再像少年时愤世嫉俗,不仅有了一些原始积累,还增加了很多责任。
潦倒就是因为,自己的积累无法充分承担应尽的责任。
一般来讲,造成中年人的潦的原因,除了认知低下,不知积累财富,及贸然行事造成大错外,更多的心态的问题。
清高、好面子是导致中年潦倒的重要因素。
晚年凄凉
晚年凄凉多指老年身边缺少子女和伴侣。
很多人虽子女尚在,老伴康健,但话不投机,互有隔阂,导致自己内心凄凄凉凉。
应该怎么做?
年少时,关键词:积累。
《道德经》说: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意思是: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
年少时,价值观正处于成型阶段,这个时期会受到社会方方面面的影响,自己无法改变外部环境,但是唯一能做的是“自强不息”。
而不是肆意妄为地宣泄自己的情绪,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和自身所处的阶段。
“物起于微,成于积”,当你认识到自己最大的资本就是年轻,最好的行动就是积累的时候,你就走上了康庄大道。
中年时,关键词:不争上,不损下。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家庭中,自己成了家中的顶梁柱,成了家庭地位的权威者。工作中,自己有了资历和阅历,可以得到很多人的尊敬和逢迎。
这种优越感会使人迷失,让自己的自尊心越来越重,甚至认为面子是一切事务中的重中之重。
这种心理会让人变得偏执,情绪化,甚至以清高为荣耀。用佛家用语讲是“着相”了。
这样的结果是什么呢?
为了凸显自己,会与上司争功,以便往上爬。打击有能力的下属,以便消除威胁。对于同级人员则是蔑视,不放在眼里。
虽然表面上客气有加,可是,谁都不是傻子,时间长了,一个人怎么样,大家心知肚明。
所以,每每到关键时刻,都会在“人和”的方面出问题,不是上面有人不帮扶,就是下面有人捣乱。
最终,弄得自己有能力无处发挥,内心常常觉得“世态炎凉、人心不古”。
人到中年,应该少一些功利心,做到“不争上以得扶,不损下以得其助”。
《道德经》说: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意思是:有道的圣人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之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得以生存。这不正是因为其无私么,所以反倒成就了其自身的事业。
晚年时,关键词:容纳。
人到晚年,已经对这个世界有了较深的认知,这个阶段的人最关心应该是家人的“融洽”。
每个不同年代的人都会产生“隔阂”,这是一定的。“不同不代表不对”,时代是向前发展的。
长者对少者应该是以一种引导的方式,而不是批评教育的方式。老年人不能依仗着自己的位尊年长就“倚老卖老”。不能把自己的价值观和意志强加于别人。
长者要更多的“容纳”他人他物,毕竟,自己年轻的时候也会走弯路,更何况现在的人呢?如果没有大方向上的错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行了。
否则,对任何事情都妄加干涉,最后只会落得至亲恶语相向,妻离子散。
《道德经》说: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以其善下,故能为百谷王。
意思是:江海所以能够成为百川河流所汇往的地方,乃是由于它善于处在低下的地方,所以能够成为百川之王。
只有处下、包容,反而能使得众心归一,这是一种大智慧。
“少年懂得积累”、“中年懂得不争上、不损下”、“晚年懂得容纳”,我们的人生就会过得圆满。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到大家。
[图片上传中...(image.png-27ba6e-16615886188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