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砦即吴寨,吴寨即吴砦,之前别名三岔,今别名扶正,吴寨吴砦皆成历史,而“吴砦古城”犹在。
据考证,吴砦的历史距今已有800多年,与秦州建城史旗鼓相当,而有史可查者当溯至南宋。当时宋金之战,金国因在东部战场遇到岳飞、韩世忠等的抵抗,无法南下,便想从吴砦进四川,再攻杭州。没想到途中遇抗金英雄吴璘、吴玠兄弟。吴璘、吴玠,为静宁人,击西夏,讨方腊有功。自南宋高宗时,吴玠、吴璘于宝鸡、凤翔、富平一带抗击金人,不时取得胜利,并收复陇右失地,为保卫南宋政权建立了不朽功勋,曾官至陕西诸路都统制、镇西军节度使、四川宣抚使等职。
当时,吴璘为防金兵来犯,选择渭河南岸高地筑城安营扎寨,因此得名吴砦。砦即寨意,宋时常用此字命名地名。筑城后,吴璘军队常在东西河滩操练兵马,故当地群众一直把这一带河滩叫东、西校场。公元1168年,吴璘逝于汉中,吴砦守卫将士为祭祀之便,在秦岭南坡松树沟口建立衣冠冢,立“吴将军之墓”碑。这就是吴砦的出处。
今从天水市麦积区出发,沿310国道循渭河川道东行,至三岔镇吴砦村,此处陡然变得宽阔,吴砦从秦岭滑落下来,长长地伸到渭河边,突兀在渭河川道之中,像一条长龙伸出的舌头。吴砦古城就建在这个舌头的尖部。它一面靠山,三面环水。站在吴寨之上,极目四野,远山近水尽收眼底。因为吴寨高筑,310国道过往的人不易发现它,因而鲜有人注意,更没人会想到吴砦会在陡崖之上。
走进吴砦古城,四下环顾,除了崖上能看到几栋民宅,其他地方再也看不到建筑,沿着一条坡度很陡的路,登到山顶,才能发现上面密集的建筑。据说,吴砦古城里一直住着一个阎姓家族,伴随着吴砦产生、沉浮,在这里已经生活了近千年。几年前一位记者曾采访过一位80岁的阎家老奶奶。老奶奶手捧发黄的家谱告诉记者,吴砦现在的阎、秦两姓人都是抗金“烈士”的后人。
诚如家谱所述,据史料佐证,阎家祖先阎晋,祖籍南昌,乃南宋一不知职位高低的太尉,因金兵侵犯,阎晋辞去太尉之职,担任军事参谋,与御史秦钜、将军吴瞒,前往甘陕交界处抵抗金兵,获胜得皇帝赏赐后,为防金兵再犯,继续留守吴砦。不料金兵再犯,而宋兵力不足,寡不敌众战败,吴瞒阵亡,阎晋、秦钜为节自刎。阎、秦、吴三姓后人皆留居吴砦,繁衍生息,脉传至今。
如今,踏入吴砦,干净的乡村道路,古雅的清代民居,新修的农家小院,不仅会让人钟情于吴砦的青山秀水,感佩于吴砦的历史文化,特别是走进吴砦人家,喝一口吴砦水,总觉得是喝到了忠良之后的水;吃一顿吴砦饭,总觉得是吃上了抗金名将的饭。
试想,那水,那饭,那肯定是纯正香甜的了得。如此,让人越发对吴砦古城生出许多敬意来,也对吴砦人能有如此光辉的历史,产生了羡慕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