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能量水平高,内心充满好奇与力量,思维灵活。
爸爸和孩子的沟通我认为不在一个频道上,更多让我看到权利和控制,需要小朋友服从,听话。你走后,我拉过彭熙桐说,你干嘛呀,为什么老扯自己的裤子。孩子说:我的裤子好像穿反了。我仔细一看真的反了。小朋友天生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活在主观的世界里,如果温暖平和的对待他,他把别人当做朋友,就容易进入客观世界,理解对方的立场和需求;但是如果对粗暴对待他,就会把小朋友推到对立面,他把所有的人都当敌人,敌人的喜怒哀乐与我无关。小朋友就会作茧自缚,从自己的主观世界不出来。大人和孩子都会显的很被动。(说成敌人可能有些过了,但在位置上是站孩子对立面的人。)大人粗暴的对待孩子,这本身就没有同理心,孩子被痛苦折磨,也没有榜样可以学,于是孩子也会变的没有同理心,冷漠的看待他人的痛苦,用粗暴的方式回应他人。爸爸痛苦可以走出去:妈妈痛苦可以发泄吼叫,孩子只能站在原地。。。
昨天吃晚饭的时候,和他无意的聊起和爸爸下午发生一幕。
我:我感觉你爸爸真的生气了。
彭:没有。
我:真的吗?
彭:是的
我:不是生气,那是什么?
彭:是谈话。
我:他生气不是这样吗?
彭:不是。。。
我陷入困惑和混乱中。。。有些糊涂。
说完孩子回到我们大人身上。我们小时候又有多少是被温柔以待呢?但是正因为稀少所以才珍贵,正因为从未拥有所以才渴望。大家都在发现和追寻的路上。在我们最初的世界里父母是生命中最为关键的两个人。我们的成长从小到大无条件的承接了从父母那里的心底的碎片,好的,坏的,完整的,残缺的,喜欢的,不喜欢的,有的选,没得选的。就像一块块拼图统统接住。带着他们的拼图带着梦想,渴望,困惑,无奈,惊喜,兴奋,忐忑。。。上路,去碰触世界,去认识自己。去寻找新的拼图。在每一段经历和成长过程中去感知 ,去发现。也许会把碎片拼凑上,感到自己的成长体会到自己更加完整:也会把拼摔的更碎,散落一地,失落,迷茫,怀疑,无助,又要重新开始继续寻找拼凑。。。周而复始,一年一年,最终形成那个完整的,渴望成为的自己。 因为我深刻的体会明白寻找拼凑的不易与痛苦,所以我会对小朋友有更深的理解和呵护,不愿去打碎他们的拼图,尽量积累快乐的记忆。成长就是带着丧失和痛苦来的,我害怕随着时间的积累,小时候留下的快乐被成长的压力被现实击的粉碎。有些方法简单粗暴见效快,但会留下强烈的负面记忆,下次遇到同类的事情又被提取出来。。。
说了一大堆,还是那句话,越是重要,越是大的事越是要慢慢来,不可能一蹴而就。还是要落到每日的点滴生活当中去发现彼此,了解彼此。小彭同学起床了,不说了。心态放松,行为上认真用心,小朋友自带解药,需要时间来转化,家长的意识转变非常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