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习
①背诵单词
②短文翻译
If you want a thing bad enough
To go out and fight for it,
Work day and night for it,
Give up your time and your peace and
your sleep for it
If only desire of it
Makes you quite mad enough
Never to tire of it,
Makes you hold all other things tawdry
and cheap for it
If life seems all empty and useless without it
And all that you scheme and you dream is about it,
If gladly you'll sweat for it,
Fret for it,
Plan for it,
Lose all your terror of God or man for it,
If you'll simply go after that thing that you want.
With all your capacity,
Strength and sagacity,
Faith, hope and confidence, stern pertinacity,
If neither cold poverty, famished and gaunt,
Nor sickness nor pain
Of body or brain
Can turn you away from the thing that you want,
If dogged and grim you besiege and beset it,
You'll get it!
work day and night
tawdry华丽的
scheme(n&v)计划
fret使烦恼,焦急
capacity才能,容量
sagacity智慧
stern严厉的,坚决的
pertinacity顽固
famished饥饿的
gaunt憔悴的
dogged顽强的
grim严酷的,糟糕的
besiege(v)围攻,困扰
beset(v)围绕,困扰
-
盼得一物若云霓之望,
则游历四方而发愤自雄,
朝乾夕惕,夜以继昼,
弃逍遥,舍安闲,废寝息。
-
凡桃俗李不得入眼,
独风云之志,步月登云,
如朝闻夕死,求之若狂。
-
吾之志,梦劳魂想,若失之,活则意兴阑珊;
吾之望,长筭远略,若去之,生而兴味索然。
-
无畏于人,纵人心可惮,愿为之劳吾体肤;
无畏于天,固天之可惧,甘使之苦吾心志;
无畏于神,劳神明可敬,誓令之驱吾绸缪。
-
目之所达,力之所及,劳之所尽,冀之所希;
念之所往,心之所向,信之所仰,坚之所恒;
具求吾之夙心往志遂而成虎豹之驹。
-
处饥寒交迫之况傲霜斗雪,
于力尽神危之间衔石填海,
绕不屈于颈,缠不挠于身,
则得志遂愿如取囊中物矣!
美文阅读
①短文阅读摘录
㈠读心 | 确认下眼神,你是不是靠谱的人
作者:Jenny乔
人总是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低估任务的难度。
你不知道自己做了怎样的承诺,也不了解自己到底几斤几两。人总是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低估任务的难度。所以,我一直忘不了上班第一天,老板跟我说的话:不要答应你做不了的事。
有人可能会说自己冤枉,明明是个靠谱的人,在别人眼里就显得特别不靠谱。这倒是让我想起了朋友经常说的:靠谱的两个境界——真的靠谱和看上去靠谱,这两点缺一不可。后来,我仔细想了想,有些人是看上去靠谱,骨子里确实不靠谱;还有些人是明明很靠谱,可就是看起来非常不靠谱。这第二种,其实也是挺惨的。
靠谱这种东西,需要表达,需要传递,特别是在这个组团作战的时代,你的靠谱得让别人看见。
这几年,人们经常说,靠谱,是一个看得见的闭环。从你开始,由你结束,过程还得细致周到,真的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关键还是两个字:用心。
记得在网上看过一个故事。一个CEO请了个大学刚毕业的助理,第一个任务就是让她帮忙准备一封群邮件。
助理开口第一句就是:这封邮件是给谁看的?需要多长?语气怎样?几个简单的问题,就能看出差距。
确认下眼神,你是那个靠谱的人吗?
㈡读书 | 大地黄好
作者:周伟
古以五色配五行五方,土色黄,居中,故以黄为正色。以“土为尊”,惜土,养土,净土,敬土。土地,是万物生灵之源,是平民百姓生存之根,是社稷江山稳固之本。
中年以后,在一个个黑夜里,我做起黄粱美梦,梦里总是怀抱一地的黄金。于是,一次又一次,我回到心中的故乡。
似乎是一夜之间,大地铺满黄色,绵延不绝,无边无际。田野上铺天盖地的灿烂、明亮与金黄,令我眩晕。是啊,油菜花黄,像大海一样汹涌壮观。天边的金黄,更是托出天空的碧蓝与纯净。注视大地上盛开的油菜花海,我才意识到蓝天下这片土地不正是我们心心念念、生生世世向往的人间天堂?
喜欢油菜花,它让我着迷,给我力量,更赋予我无穷无尽的遐想。我知道,我是一滴水,油菜花是海。它不娇不艳,不俗不媚,不孤僻,不怪异,不名贵,百姓喜欢它,正因它是乡野之花,是生命之花,是幸福之花。它的朴实,它的低调,它的坦然,它的灿烂,它的奔放,它的大气,它的热烈,都如百姓的本性,也是百姓的天然写照。
4月的天空,是油菜花的天空。阳光下,大片大片的金黄,黄得鲜亮,黄得惹眼,黄得炽烈,黄得甜蜜,黄得沉醉,黄得幸福,黄得美好。
离开故乡多年,滚滚红尘中,见惯了百花争艳,姹紫嫣红,总不如我心灵深处那一地稻黄怡人、那一天稻香弥漫。多年以后,我才知道,这季节深处的黄,生命深处的黄,流向田野村庄,流进千家万户,尽管毫不张扬,但以它的质朴与实在、温暖与美好,滋养了我们祖祖辈辈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世世代代,千年万年。
从土黄色的土砖屋里走出的一个个农家娃,一双双草鞋,走千山,涉万水。江水长,黄河黄,天高云淡,金风飒飒,秋草黄,日月长。问苍穹:大地之上,何草不黄,何日不行?
古以五色配五行五方,土色黄,居中,故以黄为正色。以“土为尊”,惜土,养土,净土,敬土。
汉代董仲舒有言:“美不能黄,则四方不能往。”
大地黄好,人间沉香。人一生之中最美的风景,就是把自己深深地埋进温暖厚实的黄土,安睡在大地上。这样就好,回到故乡,怀抱黄土,眺望远方,慢慢地,你的心头上就长出芳草来。
㈢读古 | 人生就是大闹一场,然后悄然离去
作者:物道
回首李白这一生,壮志凌云,却因一身傲骨而频遭坎坷,蹉跎终老。
杜甫未曾年轻,李白从未老去。他到死都是轻狂浪漫的,像一个英姿勃发的少年。
《新唐书》说李白是西凉太祖李的九世孙,属李唐宗室,因先祖获罪流放,始终不敢明示家谱。或许确因如此,李父一生从商,从未涉政。
但李白的内心,有一片更大的天下。
自己的志向:“申管晏之谈, 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要像春秋时期的管仲、晏婴一样,做皇帝的辅弼之臣,使政通人和,海晏河清。
那个时代的文人,都想以笔为剑,在考场上杀伐,谋得庙堂上的一席之地。但中唐以后要考进士需要资格审查, 其中一条就是:商贾子弟不得科考。如果李白真是因政治原因而流亡域外的李唐后人,就更没有参试的可能了。
李白选了另一条捷径:干谒。
若说李白“行贿”,他又只是送诗,从未送过膝盖。你看那些干谒诗,都是一个套路:先夸一下对方,再捧一下自己,表明一下意图,最后还要加一句“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免责声明,很没有诚意。
李白有李白的傲慢, 权贵自然也有权贵的偏见。所以他投出的这些简历,大多时候都没有回音。
公元742 年,是李唐历史的一道分割线。这一年,唐玄宗的年号从“开元”改为“天宝” 。唐玄宗本人也从励精图治的明主,变成了宠信奸佞的昏君。偏偏就是在这一年,李白走进了朝堂。
应当说,李白进宫那天还是很风光的。唐玄宗降辇步迎, 以七宝床赐食于前,还亲手为他调羹。他也自信满满地写下了《塞下曲》:“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仿佛即将要去驰骋疆场,建功立业了,这种情怀是何等豪迈,何等荣耀!
李白潜心研读的《贞观政要》和各类治国典籍,在唐玄宗眼里,可比不上为贵妃唱的一句“云想衣裳花想容” 。
本意在长安化鲲鹏,却成了笼里金丝雀。四十来岁的李白,在理想达成的这一年, 第一次感到了巨大的狼狈和无边的孤独。
他开始用自己的形式反抗现实:放浪形骸,醉酒填词,意兴所至,敢叫贵妃捧砚,力士脱靴。
这般狂傲,叫阿谀奉承的朝堂如何容得下他。就在李白与宫廷日渐疏远的时候,朋友们也一一辞别:刘十六入楚渡湘江, 裴图南高卧嵩山畔, 王昌龄灞陵告别,贺知章告老还乡……
公元744 年三月, 李白上疏请还山,唐玄宗也顺水推舟“赐金放还” 。
离开的那一天,李白依然倔强地对着长安城高声放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时候的大唐,才真正迎来了诗仙。
离开长安的李白,开始了又一次漫长的游历。他寻访仙山名士,与杜甫、高适等人结交同游,留下了无数华彩辞章,被传为文坛佳话。
天宝末期, 安史之乱犹如一场瘟疫,席卷了李唐江山。玄宗逃至四川,太子自立为帝, 驻守江西的永王李打着平定叛乱的旗号,从江陵起兵了。
这时候李白已隐居于庐山屏风叠,却还关心时政, 一心想要报效国家:“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这时候永王突然到访,三度相邀,使他又一次燃起了爱国雄心,欣然前往。
然而这不过是一场夺权的闹剧。不到五个月,李兵败身亡,李白以“附逆”罪入狱,虽然免死,却被流放夜郎。
年近花甲的李白已贫病交加,还要长途跋涉,他所有的政治理想已全部破灭,身边也再没有亲朋好友可以扶持。曾经的挚友高适是关押他的将领, 此时却只想装作素不相识。李白,已处于“世人皆欲杀”的惨淡地步。
之后的日子,李白抱恙在身,却依旧潇洒,依旧浪漫,依旧喝酒,依旧舞剑,甚至还想请缨追剿安史之乱的残余势力。
史书说他最后“醉致疾亡”,很多人都是不信的:仙人又怎么会生病呢?人们更愿意相信,他是酒醉入江,抱月而归。
抱月而归,这很李白。就像余光中先生说的,樽中月影,才是他的故乡。
回首李白这一生,壮志凌云,却因一身傲骨而频遭坎坷,蹉跎终老。
他的诗歌咏山水、羡神仙、歌侠客、记饮酒、赠友人,都是那么浪漫、豪放,这豪放背后,却是骗过了全世界的悲愤、孤独和落寞。“天才之奋勉、天才之寂寞、天才之不为时人所知、天才之无用武之地,俱在于是。”
㈣读世相 | 知识付费,是给懒惰充值
作者:曹吉利
在所谓的知识付费时代,“知识”越来越像一种快时尚商品,有的还是高端奢侈品。
这几年最火的东西之一,无疑是知识付费。
“这个世界,正在残酷惩罚不改变的人。”当你挤在沙丁鱼罐头一般的地铁车厢中,猛然瞥见明亮的灯箱上印着这句广告语,刚刚还垂头丧气的你马上来了精神:为什么诸事不顺?就是缺乏学习!
知识付费的大热,建立在当代人尤其是都市人普遍的焦虑上。历史学家范文澜说过:“板凳需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这也是我们过去在学校里接受的正确学习态度——持续地投入时间和精力,功到自然成。但上班族的时间被打碎了,这个需要大量连续时间的学习方法显然太奢侈。
世界上哪有那么多干货可以轻松获取?很多线上课程不像是教学授课,倒像是迎合用户的心理需求。
每段话看起来都很有道理,但其实说了和没说一样。
知识付费,实质上是花钱请别人代你读书。网上课程并非没有精品。在罗振宇主持的知识付费平台上,就有一堂50位导师开设的“名家大课”,阵容比国内任何一所大学的哲学系都要强大。这样的课程自然是凤毛麟角,把知识付费当大学课程来学的人,也是少数。
据工信部互动媒体产业联盟数字文化工作组组长包冉透露,目前知识付费产品的平均到课率仅为7%。93%的用户并不是为知识付费,而是给自己的懒惰充值,越购买知识课程,越疏于读书求知。
在所谓的知识付费时代,“知识”越来越像一种快时尚商品,有的还是高端奢侈品。不过人们把它们买下来后,却没有像买的包包一样拿出来常用,这究竟是知识的悲哀,还是知识买家们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