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家学宝,每天收获专业家庭教育知识◆◆
图片来源网络
家学宝主笔团 | 顾晓虹
01
如果学习兴趣那么重要,为什么孩子不能仅凭兴趣,坚持学习呢?
“我喜欢过XX,但我现在对XX没兴趣了”
这不是负心人的分手宣言,
而是小孩子对兴趣班的薄情寡义。
不幸,我家小孩就是这样一个“渣男”,
试听课时,兴致勃勃,仿佛找到了“真爱”,
长则半年,短则两次,他的学习兴趣就会凭空消失。
开始,我以为是挑的兴趣班不对他的胃口,
好比我精心物色的“儿媳”,结果却不是他心目中理想的“老婆”。
于是,我把选择权完全交给他自己,
结果发现这根本没有改善他学习半途而废的情况。
和我一样,有很多妈妈为了培养孩子的兴趣,买了书,买了琴,报了班,上了课,结果竹篮打水,退班转卡,既浪费时间,又消耗精力。
我认识最鸡血的一位妈妈:
体育类的,给孩子报了马术、高尔夫、橄榄球、足球、网球、轮滑;
艺术类的,给孩子报了绘画、钢琴、架子鼓、尤克里里、戏剧;
学术类的,给孩子报了STEAM、英语、逻辑思维、拼音;
她血(血汗钱)的教训是:你不逼他一把,还真不知道他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能坚持!
于是我反思了一个问题:
如果学习兴趣真的那么重要,那些已经上了小学、初中的孩子,
在学语数英等科目时,是否可以但单凭兴趣,就能学得停不下来?
像读小说、看电视、打游戏一样,沉迷于写作业呢?
图片来源网络
02
【兴趣】是学习的一个结果,而不是原因。
学习兴趣经常被当作是“背锅侠”:
孩子不努力(学习态度),都是因为他对学习不感兴趣;
孩子不专心(学习能力),都是因为他对学习不感兴趣;
孩子不坚持(学习毅力),都是因为他对学习不感兴趣;
但真相是:孩子并不是对自己在学的事不感兴趣,而是没有能力把手头的事学成。
说的更直接一点就是:他不擅长这个项目的学习,才会对此不感兴趣。
这个因果关系是:孩子因为能够把事做好,才会对此感兴趣。
比如,孩子语文学得好,那么他会花更多的时间阅读、写作了;
看的多、写得多,语文自然就学得比同学好了;
语文成绩比同学好了,对语文的兴趣自然就浓厚起来了;
然后就会越来越喜欢,越来越擅长语文,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
相反,所谓的“没兴趣”,往往不过是结果,如果将它当作“不去做好”的理由,最终的惩罚就是大量时间白白流逝。
比如,孩子学不好数学,那么他就不愿意听数学课,做数学题;
在数学上花的时间、精力少了,自然成绩就不咋样;
数学成绩越差,就越不愿意学,
越不愿意学,就对数学越不感兴趣,进入一个恶性的循环。
03
学习动力=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效能感
哈佛大学文理学院的院长——W·K·Birby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
他提出学习力的三要素是: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和学习毅力。
因为篇幅有限,我不展开讨论学习能力和学习毅力,先来介绍下【学习动力】这个概念。
学习动力包括: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学习效能感。
1、学习动机包括:内驱力和诱因
2、学习兴趣: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
3、学习效能感:是对自己能否胜任学业(工作)任务的主观信念。
以上都是很抽象的心理学概念,为了方便大家都能理解,我举两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
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乔布斯喜欢是科技和艺术(学习兴趣);
因为弃婴的身份,他有强烈的自我实现的愿望,
大多数人享受的安逸生活,会让他感到痛苦,因为他不甘平庸。
就如他的名言: 求知若渴(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显而易见,追求卓远是推动乔布斯不断进取的(内驱力);
乔布斯的养父是一个优秀的机械工程师,
他生活在斯坦福大学附近的硅谷,
他的朋友都是电脑公司的工程师技术人员,
这些都是他科技创业的榜样(诱因)。
活着就要改变世界(To live is to change the world)是乔布斯对自己创新能力的绝对自信,他笃信自己对苹果的改革是正确的,会成功的(学习效能感)。
图片来源网络
某小学3年级的小明同学,他的喜欢上体育课,但是语文的成绩经常不及格(学习兴趣);
小明为了让父母和老师满意,让同学刮目相看(内驱力);
并且,妈妈答应他,如果期终考试的成绩能进班级前10 ,就带他去泰国潜水(诱因);
于是他现在学习很用功,拼命刷题补习,但小明从来没有考进过班级前10,所以他的内心对旅游的奖励,并不抱太大的希望(学习效能感)。
通过这2个例子,我想说:影响学习结果是多个方面的,激发学习的动力也是多个维度的,每个影响学习的因素都会相互作用。
04
了解了影响学习动机的各个因素,家长该如何因势利导呢?
首先,激发孩子的学习内驱力,帮他树立成功的目标和失败的靶子。
孩子时为了讨人欢心而读书,还是为了探索创新而学习,
成年人是为了升职加薪而工作,还是为了自我成长、实现价值而拼搏,
两者是一个道理,内驱力的不同,导致了最终学习(工作)成果的不一样。
【内驱力】有三种: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认知内驱力:要在实践中不断取得成功,才能真正表现出来。激发这种内驱力,要调动孩子的好奇心、家长老师巧妙的提问,将学习内容与真实生活、知识背景相联系。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通过自身的努力,胜任一定的工作,取得一定的成就(成绩),从而赢得一定班级地位(社会地位)的需要。它以赢得一定的地位为满足。
附属内驱力:是指为了家长和老师的夸奖和认可,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真学习、积极表现的动机。
虽然附属内驱力对孩子会更加简单有效,但这是短期的,
家长应该更多地激发孩子认知和自我提高的内驱力,让他们爱上学习本身。
学习的诱因,越具体、明确和清晰对孩子越具有吸引力。
比如和优质偶像TFboys一样,学习演出都全力以赴;学郎朗一样,坚持不懈地练琴。
图片来源网络
其次,分析观察孩子的能力偏好(什么项目,他比别的孩子学得快、做得好),帮他建立良性循环的学习路径,进而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美国耶鲁大学的罗伯特·斯腾伯格博士研究了一种“多方面”的测验,列出了20项孩子日常生活中的正常表现,对照这张研究测试表,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推测其天赋以及兴趣所在。
图片来源网络
如果孩子在1、8、17条表现突出,代表他可能有很好的语言天赋。
如果孩子在6、12、18条表现突出,代表他可能有很好的音乐才能。
如果孩子在3、7、15条表现突出,代表他可能在数学、逻辑方面有天赋。
如果孩子在4、11、13条表现突出,代表他有很好的空间方面的才能。
如果孩子在5、9、14条条表现突出,代表他有很好的身体动觉才能。
如果孩子在10、16、20条表现突出,代表他有很好的自我认识才能。
如果孩子在2、10、19条表现突出,代表他很好的认识他人的才能。
找到孩子的天赋兴趣后,还需要建立学习的良性循环:
有兴趣(天赋)——学习——正向反馈——更有兴趣——获得阶段性成果——坚持学习
最后,一定要让孩子更多地体验到成功,让他们对自己的表现感到满意,建立学习效能感。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自证预言也叫罗森塔尔效应: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到一所小学,对一到六年级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一个“未来发展趋势测验”。测验结束后,他把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给了校方,校长和学生都不知道的是,名单上的学生都是随机选的。
8个月后,情况果然有些变化。在针对这18个班学生的测验中发现,上了名单的那部分学生,成绩普遍有了显著的提高,而且性格更外向,自信心、求知欲都变得更强。
这个实验说明:老师对孩子的评价,会影响他们对待孩子的态度,是选择正面的鼓励还是负面的批评,这些潜移默化的引导,对孩子的成绩影响是巨大的。
如果父母愿意相信自己孩子是可造之才,少一点挑剔,多一些鼓励,这些正面的管教同样会影响孩子的行为表现。
图片来源网络
约翰·惠特默在《高绩效教练》中提到了一个匪夷所思的案例:由于网球教练供不应求,老板让滑雪教练临时顶替教授网球。一个学期后,那些由滑雪教练教授的学生的打球技术,居然比那些由专业的网球教练训练的学生,进步更大。
惠特默博士进一步研究采访发现:
第一组,网球教练训练学生的方法是:纠正每一个打球姿势,力求更接近标准。
另一组,由于自己缺乏专业的网球知识,滑雪教练训练学生的办法是:鼓励学生,并让学员自己做调整。比如:“刚才那球很不错,你自己感觉如何,你觉得该如何调整?”
很多高学历的父母,就是搞不定孩子的家庭作业,原因是一样的。
他们纠结孩子每一道题目的对错,孩子的完成作业的时间,他们心中对孩子的分数结果,有一套完整的评价标准。
而放羊散养的家长,更愿意放手,比起分数结果,他们会关注孩子自己的感受,并且经常鼓励孩子:
“这次的英语测验进步啦,作文也得很有想法!”
“你今天在学校有什么收获吗?”
“这次的报告需要妈妈的帮助吗?”
总之,想让孩子的表现满意,首先要让他们的感觉满意,更多的体验到成功。
这是家庭教育系列专栏的第1篇文章:学习动力
家学宝编辑团队以专业的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理论为支撑,原创图文、音频、视频和测评内容,为您提供全方位的教养支持。家学宝——您手边的家庭教育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