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13. 第一章 万历皇帝
这一章主要讲的是万历皇帝自9岁登基一直到万历十五年间的事,牵扯着与张居正的种种是非恩怨。张居正离世时正是万历长大成人之时。
做皇帝实在不是一件幸福的事情。9岁本应只做个无忧无虑的小孩子就好,却被迫扛下一整个王朝的责任,学习做皇帝,处理政务。想要发展一下兴趣吧,连书法这么正经的爱好都被禁止,因为会影响政务。想要娱乐一下吧,皇太后和大学士都瞪大了眼睛盯着,拼命的加以限制。小时候,有首辅张居正和大伴冯保辅佐着,有皇太后监控着,一切都不在自己掌控中。好不容易长大了,成亲了,太后的限制松了;但首辅死了,一直以来的仰仗没有了。然后,又发现曾经那么信任的首辅并非自己原先认为的那么无私,感情受到深深伤害。终于摆脱了首辅和大伴的控制,却还是不能做个自由的皇帝,发现自己始终逃脱不了皇帝这个头衔所设置的牢笼。这次是换做其他官员对自己说:这不行……那不行……所以,与其做皇帝,不如做个闲散的王爷。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无需操心国家大事,尽管享受生活就好。
做宠臣是一件风险极高的事。一时风光无限,谁知何时就树倒猢狲散。皇帝再怎么宠你,也还是要摆正位置,时刻意识到皇帝是主子。此外,同事关系一定要处理好,否则死后被清算,抄家不算,再被拉出来鞭尸就太惨了。做权势滔天的京官不如做个天高皇帝远的外官。
相关历史知识:
一、本章(简称“折”)的种类
1. 题本:各衙门以本衙门名义呈送,由通政司送达宫中,其副本则送给给事中办事处,即六科廊房。题本中的内容大都属于例行公事,很少会引起争执。
2. 奏本:京官以个人名义呈送,奏本所呈奏的事项大多在呈奏者的本职之外(例如礼部官员论军政),属于个人的批评或建议,事先不必通知自己的上级,也不必另备副本。奏本由呈奏者自己送到会极门,由掌门太监接受。奏本的内容,在皇帝批示并送交六科廊房抄写公布前,他人无从知悉。
二、本章批阅的程序
1. 批阅步骤:
秉笔太监汇报(司礼监的太监,负责研究各种题本、奏本,向皇帝做扼要的口头汇报。)——>皇帝阅读本章(抽看重要段落,注意人名地名即可)——>票拟(内阁阁员拟定对事情的处理意见,以蓝笔书写)——>披红(呈上后请皇帝朱笔审批,按惯例,皇帝仅仅亲自批写几本,其他的批写由司礼监秉笔太监代劳)
2. 涉及两方:
(1)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是皇帝的文书机构,内阁大学士变成了皇帝的秘书和顾问(不负有名义上的行政责任),在某种程度上行驶了丞相的职权。
(2)司礼监秉笔太监:司礼监太监是宫内职位最高的宦官,其中的秉笔太监为皇帝的私人秘书,任免由皇帝一人决定,只对皇帝直接负责;与文官永远隔绝,不能走出皇城。
3. 如此设置的目的:皇帝可以成为文臣和太监之间的平衡者,左提右掣,相互制约。
三、维护皇权的手段
1. 避免皇室收到支系的牵制和干涉:所有皇室直系(皇帝的叔父、兄弟以及除皇太子以外的儿子)一到成年就应离开京城到自己的封地,谓之“之国”,也即“就藩”。他们居于各省,有王府及丰厚的赡养,但不得干预地方政事,非经皇帝同意,不得离开他的所在地。
2. 防止母后引用家人干政:后妃选自良家,但多非出自有声望的大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