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传习录》十七日 - 答陆原静书2 - 艳戈

篇篇来信中,都能感受陆澄的用功,和他的迫切之心,欲求宁静、欲念无生、善恶不思、欲清心寡欲,欲得天理,我们也何尝不是如此?

看到先生在回信中,一次次的提到:

欲求宁静,欲念无生,此正是自私自利、将迎意必之病,是以念愈生而愈不宁静。

先生说的极是,我们天天都在学习克己,以让自己拥有一颗纯乎天理之心,可当我们去急于刻意求得时,反到有了私欲,导致欲念丛生。

只需下好本该做的功夫,戒惧克制常提不放,要坚定的让自己的心,纯然天理而没有一丝人欲的私心,在私欲还未萌生之前就防止,在刚刚萌芽时就克制它,非这样不可!

必欲此心纯乎天理,而无一毫人欲之私,非防于未萌之先而克无方萌之际不能也。

所以先生说,一心在良知上用功,彻头彻尾,无始无终,就是前念不灭,后念不生。

图片发自简书App

陆澄的问题总是很有深度,何为质乎?性乎?情乎?欲乎?质美者为何不得谓之闻道?

先生的解析非常透彻:

性一而已。仁、义、礼、知,性之性也。聪、明、睿、知、性之质也。喜、怒、哀、乐,性之情也。私欲、客气,性之弊也。质有清浊故情有过不及,而蔽有浅深也。私欲、客气,一病两痛,非二物也。

天性资质美好的人,自然暗合圣道。虽然不能称为完满的知学、闻道,也都各自有其学问。

良知在人的心中,不仅圣贤,也包括一般人。如果没有物欲的牵制蒙蔽,只要遵循着良知的自然生发流露去做,就没有不合道的。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十一、养生把清心寡欲作为要点:养生确实带有私欲存在,修炼圣学,一定要让自己的心存然天理,而没有一丝人欲的私心,在私...
    沐一儿阅读 4,868评论 0 0
  • 【27.1】来书云:“下手工夫,觉此心无时宁静。妄心固动也,照心亦动也;心既恒动,则无刻暂停也。” 是有意于求宁静...
    静_8831阅读 11,085评论 0 2
  • 笔者写下这个题目,可谓诚惶诚恐,深感要对一代大儒的思想有所评判,力道仍非常浅薄。能写这篇文章,缘于读梁漱溟先生的书...
    云之汉阅读 10,692评论 0 15
  • 永远的潮流百搭款时尚的包包,不管你是欧美系潮人还是嘻哈街头风,时尚个性,魅力挡不住。 ● 炫酷铆钉包 时尚街头风 ...
    我是小美姑娘阅读 1,911评论 0 2
  • 白色的羽毛在空中停留 我抬头 看云朵 飘过一群告白的气球 写着某某爱某某 回忆中我们好像一直牵着手 你踮脚认真亲吻...
    徐秀美阅读 2,271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