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的外甥女今年18岁,正在上师专。学习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坏。对学习的态度说不上积极,也说不上不积极。就是一个普通的不起眼的孩子。
我姐有时候跟我聊天,说到我这个外甥女,显出一份忧虑,说将来做什么好呢走上社会能不能行呢等等一类的话。我开导她,说每一个人都有她自己的生命体验,将来做什么,怎么去实现,都是她不断体验慢慢摸索的,你没必要为此担心忧虑;你对她的期望固然是好事,可以激励她成长,但过高的期望和焦虑反而会阻碍孩子的成长和对生命的体验;慢慢来,不着急。
前一段时间,我在朋友圈里看到外甥女说要准备考研啦,还Show了一些相关的书籍。我很吃惊。因为从来没听她说过要考研这回事,在我的潜意识里的确也没认为她是一个爱学习有志于考研的孩子。我问姐是不是她给孩子提出的这个想法。姐说没有,一开始听说也很吃惊,继而有些欣慰。
我突然间有些惭愧。说的大道理是一套一套的,反思自己是不是有些口是心非呢。口头上说每一个孩子身上都有着巨大的能量,有让自己的生命舒展向上的动力。但对自己的外甥女是否真正做到了一视同仁呢?她身上有着巨大的能量,有待于喷薄而出,展现出生命奋斗不止的活力。我却有所忽略了。
2
回想起一件往事。
儿时在村里长大,有一群平时玩耍的小伙伴。其中一个小伙伴的爸爸妈妈对他的学习期望极高,达不到目标就进行体罚,打屁股拧耳朵是家常便饭。
有一天,我在自己家门前的过道里看书,妈妈也在旁边干家务活。突然看见这个小伙伴跟着他爸爸走过,向村外的方向走去。他爸爸肩头扛了一把铁锨,神情有些激愤,嘴里不时地对儿子蹦出几句狠话。
我妈看这架势不对劲,赶忙跑过去问咋回事,才知道这位爸爸要去把自己的儿子给活埋了——后来我才搞清楚只是吓唬自己的儿子,可当时却把我吓坏了,也把我这位玩伴给吓坏了。原因是这次期末考试的成绩太差,父母对他失望透顶,不准备要这个儿子了。
虽然这位爸爸有两个儿子,但我还是不能理解这种过激的行为。
这位玩伴的学习成绩没有因为这件事有所好转,而且每况愈下,后来彻底放弃了学业。今天,他已经在村里娶妻生子,只有过年回老家的时候才能碰上了。这件事他恐怕早已不记得了吧。
3
女儿出生后,我跟太太在教育理念上的分歧很明显。
我因为儿时宽松的成长环境,对孩子的教育一直秉承自然发展理念;我太太却不这么认为,希望对孩子有严格的督促和指导。
女儿上小学二年级。太太希望她增加课外阅读量,给她买了不少课外读物,并规定她的阅读时间和阅读量。一开始,小家伙还能勉强应付。时间一长,就有点吃不消了,懈怠下来。太太一看不住,她就走神干别的事情去了。
我有点看不下去,开始为女儿打抱不平。就对太太说:“你对女儿的期望值太高了,想让她一口吃个胖子,反而会适得其反。不如咱们改变一下策略,你仍然可以给她买各种课外读物,但不要逼她阅读。买回来就放在她的书架上,看她会不会自己去阅读。”
太太将信将疑,觉得我是为女儿开脱。但最终还是勉强同意了我的提议,因为她也看到女儿阅读的积极性的确受到了打击,权当拿我的方案做一个死马当活马医的实验。
后来有一段时间,我和太太就彻底不管女儿的课外阅读,到底看看她会怎样。有一次,她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我不知道她在干什么,就直接推开门进去瞧一瞧,发现她正躺在床上拿着一本郑渊洁的《红汽车历险记》看的津津有味。看到我突然进来,还有点不好意思,把书往旁边的被子里塞。
我回头告诉太太时,她有点困惑还有点惊喜,感觉她完全不管孩子了反而还知道用功读书,的确有点神奇。我说你要掌握技巧,孩子面前不要表现出对她太高的期望,这样她会有压力,反而会影响她自身探索求知的欲望。
4
我跟太太都不是教师,无法从一个教师的角度去实践论证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我们作为孩子的家长,或者作为其它家庭教育的旁观者,看到一些案例,总结出来一些经验。
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对孩子的期望都应该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没有期望,那是放弃;期望太高,那是威逼。我认为都不可取。
只有把期望值设定在一个不高不低的健康范围内,才能对孩子既起到激励的作用,又不至于损害到孩子的主观能动性。
让孩子在一个健康、宽松、自由、积极、合理引导的环境中茁壮成长,是我们每一个家长和教师不懈努力而奋斗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