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新时代以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成效有目共睹。要始终保持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执着,保持战略定力和高压态势,一步不停歇、半步不退让,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坚决打好这场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是夯实党的执政根基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需要。基层作为党执政的“神经末梢”,必须以全面从严治党为引领,打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让基层发展在正确的轨道上稳健前行。
“敲重鼓”,让纪律规矩成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 。”纪律规矩是党的生命线,也是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在基层,个别党员干部纪律意识淡薄,对党的政策阳奉阴违,甚至出现违规违纪行为,严重损害了党在群众心中的形象。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敲重鼓”,让纪律规矩的声音在基层久久回荡。要加强纪律教育,将纪律教育纳入基层党员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通过开展专题讲座、警示教育等形式,让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纪律规矩的严肃性。以“三会一课”为依托,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章党规党纪,让党员干部在学习中不断强化纪律意识。同时,运用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通过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基层党组织要强化纪律执行,对违反纪律规矩的行为“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迁就。要坚决杜绝“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错误做法,以严格的纪律执行维护纪律规矩的权威性。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绷紧纪律规矩这根弦,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在纪律规矩的约束下干事创业,不越雷池一步,不碰红线一毫。基层党组织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将纪律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常抓不懈,让纪律规矩成为党员干部的日常遵循。
“筑堤坝”,把权力关进制度的“铁笼子”。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善用则造福于民,滥用则贻害无穷。在基层,权力运行涉及到群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就容易滋生腐败问题。因此,必须“筑堤坝”,把权力关进制度的“铁笼子”,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完善基层权力运行制度体系,明确基层干部的职责权限,规范权力运行流程。通过建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等制度,让基层干部清楚自己手中的权力边界,知道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同时,要加强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制度建设,如在农村“三资”管理、工程项目招投标、惠民政策落实等方面,建立健全严格的管理制度,堵塞制度漏洞,防止权力寻租。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建立健全全方位的监督体系。要充分发挥党内监督的主导作用,加强基层党组织内部的监督,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述职述廉等活动,让党员干部相互监督、相互提醒。同时,要加强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拓宽监督渠道,让群众能够方便快捷地对基层干部的权力运行进行监督。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接受监督,正确对待监督,把监督作为改进工作、提升自我的重要手段。基层党组织要积极搭建监督平台,畅通监督渠道,主动接受各方监督,确保权力始终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
“扬清风”,让廉洁文化成为沁人心脾的“及时雨”。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政党的精神内核。廉洁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在基层,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就必须“扬清风”,让廉洁文化深入人心。要加强廉洁文化建设,丰富廉洁文化载体,创新廉洁文化传播方式。通过举办廉洁文化展览、开展廉洁文化主题文艺演出、创作廉洁文化作品等形式,让廉洁文化走进基层群众的生活。同时,利用新媒体平台,如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广泛传播廉洁文化,让廉洁文化在网络空间中广泛传播,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将廉洁文化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推动廉洁文化与村规民约、社区文化等相结合。通过在基层社区设置廉洁文化宣传栏、在农村文化礼堂开展廉洁文化活动等方式,让廉洁文化在基层落地生根。广大党员干部要积极传播廉洁文化,带头践行廉洁文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基层党组织要将廉洁文化建设纳入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大投入力度,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廉洁文化阵地,让廉洁文化成为基层社会的主流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