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lice
人生不是跟风,不需要随大流。
几天前,舍友欢呼,经过半个月废寝忘食的学习后,终于顺利通过了证券从业资格证书考试,拿到了证券从业资格证书。
最初知道舍友报了这个考试的时候就很心动,很想报名,对于一个大三还没有任何证书的我来说,这个考试的出现恰到好处,也许它会是我在大学里拿到的第一个证书,但是天不遂人愿,报名时间已经截止了,下一次报名时间在这次考试结束之后。
如今,看着她在苦学了两周后就顺利通过了考试取得证书,自己更是迫不及待的想要得到这个证书,但是细想一下,自己未来想要从事的工作是会计类的,这个证书真的有用吗?
于是,百度科普了一下证券证书的作用,大家众说风云,但大抵这个证还是有用的,是进入证券行业、银行必须要有的证书,也是从事其他金融业方面工作的基础。
尤记得大一的时候,询问学姐、学长们说大学该不该考证?大家的回答都格外的相似,那就是除了四六级、计算机二级必考外,其他的证书比如会从、证券、计算机三级等什么证书,能多考就多考,能多拿就多拿。
本着“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宁可没用也不能有用而没有的”原则,开启了考证券之路。首先去证券网看公告,查看报考条件、报考时间、考试内容等相关资料,然后缴费,向同学借书、借笔记,开始学习……
但是有意思的是,到现在为止,我仍然不知道证券从业资格证这个证书到底在哪里会发挥它的价值,在什么具体的工作中会起到作用,又或者,它和我想从事的财务、会计工作有什么联系,对我以后找这方面的工作有什么帮助。
可能其他拥有这个证书的人也会有和我一样的困惑。
有些时候很多事情,我们都不知道自己那么做的意义是什么。
去年班会上,老师让统计一下班里人考了些什么证,除了四六级,计算机二级外,大家考的证都不尽相同,但是最多的却是会从证,这让我很纳闷,会从证,是从事会计专业的前提,也是从事税务的根本,但是班里人会有这么多人将来准备从事会计或者税务的工作吗?
答案是:大家都在考这个证了,我也就考了,不然就是大家都建议考这些证,所以我就去考了。
这种现象,用当今很流行的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从众心态,通俗点讲,就是“随大流”。指的是个人在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从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缺乏了个体的自我独立性。
这种现象在高校中尤其严重,大三的学生通常都会问该不该考研?其实,讲真,除了大学生会对考研迷茫,很多研究生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读研。只是因为看到周边的同学都要考研,所以自己就决定考研,但是为什么要考研,目的是什么,并不是很清楚。这就导致每年会有大量的人“准备考研”,一半的人“开始考研”,四分之一的人“坚持考研”,到最后上考场的就剩五分之一的人,考中的更是寥寥无几。
虽然说考研对未来发展是有好处的,或者说研究生毕业找工作更方便,但是,更多的是和你的梦想以及未来要从事的工作相关。
最近看到一篇《大三要不要考研》的文章,里面有这样一段话:地球上更多的岗位,其实真的不需要那么高的学历,一个本科文凭足矣,哪怕是再牛逼的公司,华为也好,阿里巴巴也罢,其实,大部分的部门、岗位其实有个本科文凭绰绰有余。比如销售吧,你博士毕业也未必能干过初中生,不信?不信你就试试,你博士毕业,把各种销售技巧背的滚瓜烂熟,各种市场营销原理说的头头是道,真到市场一站,还不如那个一斤衡水老白干下肚依然谈笑风生的初中毕业生哥们呢!其实事实也是如此,决定要不要考研的是你对未来工作的计划。
考证也好,考研也罢,都侧面反应了我们当代大学生的无主见从众心态,也侧面透露出了大学生现在的普遍状态:迷茫。不确定自己将要从事的工作,不确定自己未来的职业目标,也不确定未来的发展方向。更多的去做一些大家普遍在做的事情,而没有结合自身状况去做一些真正对自己有帮助的事。
当然,此时正在大学教堂上的你,还在纠结该不该考证,要不要考研的事情,那么,我劝你最好静下来,多花点时间思考思考,也多问问自己,我的梦想是什么?未来我想拥有一份什么样的工作?进入一个怎样的行业?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过:“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而我们每个人都更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我们的人生同样无可比拟,选择走什么样的路,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喜不喜欢、热不热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