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是快速写作,结果自从自己写好卡片之后,中间忙其他事情,过了好几天才回来写完这篇。
自己还是太注重细节了,把每张卡片写的太满,其实之后很多时候,并没有看着卡片,只要看看主题就能写出来。
习题:给偶像的一封信
教授:
首先请允许我这样称呼你,毕竟是脑残粉嘛。当然我也喜欢你的全名,坂本龙一。
和你的接触最初开始于,和很多人不一样,不是《Energy Flow》而是《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我和你的观点一致,并不觉得《Energy Flow》是部杰出的作品。
最初,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到了这首曲子,当时惊为天人,世界上居然有这么美的音乐。立刻到处查找,才找到了来处。那段时间,中毒一般,下载了30多个版本,天天躺在床上听,身体随着旋律抽动。仿佛关在一个封闭的空间,MCML的旋律如搅拌机一样,将我的灵魂打散,分布在空间的每一个角落。我最喜爱的两个版本是原版和双提琴版。
除了好听的原因,喜欢的这首曲子的另一个原因是,它给了我一个很独特的意象。一辆远去的大车,载着生命中很宝贵的东西,远去,我不断地追逐追逐,不愿放弃,伸出双手渴望留住它,但是却只能看着它远去。此时,背景乐一定会是MCML。
这时候与其说喜欢你这个人,不如说是喜欢MCML这首曲子。
而让你慢慢成为我偶像的,是从我看了MCML同名电影开始的。因为喜爱,单纯因为音乐就去看了这部比我还大近20岁的老电影,还是同性题材。看着你在里面僵硬的表演,突然觉得很有趣。而且我本来就喜欢多才的人,最好一个人搞好几个活,所以看你又负责作曲又参与演出,感觉非常酷。之后拿你演技开涮,就只是一个粉丝对偶像的正常喜爱了。
当然,之后自然而然地,也就把你拿奧奖的《末代皇帝》也看了。后半段你出现时,特别开心,激动地连喊教授!教授!
再后来,随着深入了解。发现你居然还玩过乐队,而且还是YMO这么酷的乐队。飞速崛起,完成世界巡回,发布各种风格专辑,而且开创了Techno流派,最后再轰轰烈烈地拍个纪录片将自己毁灭。就如夏日烟火,耀眼地飞上中空,啪的一下散开,给人留下无限留恋。
看到着,我完全迷住了,太帅了!简直就是我的人生目标!
于是一枚脑残粉就正式诞生了,自此就开始到处安利你,天天被你的音乐洗脑,等着你的一点点消息。因为你生病停止了音乐活动,所以直到去年的年中,才终于从你重新开始活动的《Async》听到了你的新闻。
疯了,太开心了。听完专辑,又盼到了关于你这几年休业的记录片《CODA》。购好了票,只等时间的到来。因为那段时间正在玩公众号,便决定在电影播出前写几篇文章来膜拜你。说干就干,赶紧搜集各种资料开始写,从你的幼年写到你的现在。
然而,不可思议的是,当我把你的资料收集下来,并且慢慢阅读完。我逐渐发现这些资料将你作为一个人的存在慢慢填满了,同时却也将你作为一个偶像的神秘感渐渐擦去。随着我从你的童年开始,经过少年、青年、YMO时期、电影时期,再到前往纽约... 我发现对你的那种狂热崇拜缓缓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朋友之间的熟悉感。感觉你就像是一个喜欢装酷,偶尔冷着脸讲笑话的好友。
最后结尾前,我想用你来说说偶像的意义。最初,当对你还是盲目的爱时,真的可以给自己一种面对一切的勇气,因为总会感觉前方有道光在指引着我。无论什么时候,消沉的时候,伤心的时候,只要听到你的音乐心中无限的光明,立刻就能振作起来。
而后来,真正了解你了。心中少了几份狂热,而多了几份理智。不只是盲目的去爱了,开始认真看你的经历,从中学习你的人生经验。虽然你自己常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变成这样了(欠揍脸)。”
这两种,我觉得都可以称之为偶像。前者是年少时的偶像,带领着我们无畏地向前向前,给予无限的勇气;而后者,则是象征渐渐走向成熟,开始更加理智看待自己的这份敬仰之心。
好了,终于到了信的最后了。
那天,电影结束后。全场一片漆黑,一道聚光灯打在舞台中央,圆圆的光圈中央是《CODA》的海报。大家没有发出一丝声音,只是静静地等待,但我想当时大家内心可能都和我一样,早已沸腾,就等你的登场,然后炸开。
出来了!教授!笔直的西装,特征的two block发型,还有最近换上的玳瑁色大框眼镜。大家拼命地欢呼,使劲地鼓掌,没有人在意你旁边那位没有存在感的电影导演,直到你示意大家停下来。
接下来,谢幕的谈话我已经不是很记得了。只记得你双手交叉,夹在腋下,背靠着墙壁,一如既往的无口,偶尔冷冷地吐槽。熟悉的声音,让我感觉一切是那么虚幻。我坐在台下离你3米远的地方,直直地盯着你,希望能够和你有一刻眼神的接触...
走出电影院之后的事我清晰记得,圣诞前夕的氛围弥漫东京,道路两旁的树上挂满了彩灯。我开心地在人群中到处拍照,四处乱跳,久久不能平息自己激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