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只科技主题型基金因为业绩亮眼而受到了很多投资者的关注,但业绩亮眼的原因竟是重仓了猪周期。
在去年底披露的四季报中,该基金前十大重仓股中几无“科技”含量,6只前十大重仓股为农林牧渔板块个股,其中第一、第二大重仓股均为生猪养殖企业,二者持仓市值占基金净值比重的16.69%。
能繁母猪的产后护理是一门技术, 但不是科学技术。大家开始对这只基金指指点点,认为它在操作中知行不合一,风格发生了漂移。
但或许是漂移到了“正确”的板块,这只基金今年以来业绩在一众深度回调的产品中表现相当亮眼,“万绿丛中一抹红”,年内净值涨幅达到了9.64%,为今年以来主动权益产品业绩第五名。
其实在中国基金业,风格漂移是一个屡屡发生的现象。比如一只明星基金本来规定主要投资大市值股票,基金名称中含有“大盘精选”,但实际上这只基金历年来的前十大重仓股可以看到,主要是中小市值的股票。
顶流基金经理张坤管理的带有“***中小盘基金”字样的产品,曾经重仓股清一色都是大市值的白酒,基民笑称其是世界三大酒庄之一。
这种现象好坏暂且不论,我们先来看看基金经理的风格为什么会发生漂移。除了跟适应市场风格做择时有关之外,还要考虑一些基金经理身不由己的因素。
很多人可能会惊讶,光鲜亮丽的基金经理也有身不由己的时候吗?当然有,他们也是人,而且他们的压力是普通投资人难以想象的。
我们通过把市场极简化后来分析这个问题。
假设市场一共就甲,乙两个基金经理。甲擅长消费股,乙擅长科技股。对于他俩投资来讲有这样几种结果。
1.各自买各自擅长的领域,市场风格不会发生很明显的变化,两个各得0分。
2.甲乙二人参与抱团,都买了消费股,形成了消费为主线的市场风格。甲得2分,乙得1分。
3.甲乙二人参与抱团,都买了科技股,形成了科技为主线的市场风格。甲得1分,乙得2分。
4.甲买了科技股,乙买了消费股,市场风格都不会发生变化,但二人各扣1分。
所以综合这几种结果来看,基金经理权衡利弊,结果2,3对比来讲是可以接受的最佳选择,那就是参与抱团,形式统一的市场核心主线,大家都能皆大欢喜。
但市场风格是固定且有限的,只能与少数基金经理的风格相契合,所以大多数基金经理想要赚钱,就要被迫放弃自己原有的投资风格,加入抱团,这就是基金经理风格漂移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也是让很多基金经理感受到无奈的地方,自己的投研思路没错,逻辑也没错,选出的标的同样没错,但股价就是不涨,因为你坚守的理念与风格,与当下的市场是不匹配的。
“天不得时日月无光,地不得时草木不长,人不得时命运不济,时也运也”。投资除了能力,有时运气也占很大一部分。
这似乎也更能解释私募大佬但斌在近期清仓的原因了,因为当下的市场风格很明显是震荡,博短,持续性不强的特征,与他深度价值的投资理念是完全不符的。
如果他不愿意改变风格参与短线博弈,那清仓观望似乎就成了唯一的正确选择。
我们再回到风格漂移好坏评判的这个话题上,金融行业本质上是信任文化,对于基金来说,严格遵守契约,是对持有人最起码的尊重。
对于投资人而言,我是看好科技行业才买的科技主题基金,但基金经理却买了一篮子猪肉股,这与持有人的初衷显然是背道而驰的,这显然也不利于基金产品的辨识度。
基金没有辨识度,同质化严重,抱团盛行,这也是导致A股波动大,不稳定,稍有风吹草动就踩踏卖出的重要原因。
你以为基金经理风格漂移为你赚了阿尔法,但长期下来你亏了更多的贝塔!
今天就分享到这,喜欢的同学点赞支持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