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带娃去了一趟珠海,回来后陪他写了一篇日记。过程如下。
一、计划
外出之前,我就想好了回来以后要写一篇文章。但是,我没有过多地跟孩子要求,像这样的话“你得仔细观察啊,回来要写日记的”我好像没说。
原因是:怕给孩子增加心理压力。既然是放假、是出去玩,就先玩高兴了,剩下的回来再说。只要孩子高兴了,万事好商量!
二、指导
回来后休息好了,我就叫他“咱们写一篇日记吧!”因为平时沟通良好,所以孩子也没有太大的反对和拖延,在约好的时间准备开始了。
我说:
三年级就要正式开始写作文了,每篇都要求写300字,但是二年级的看图写话,对字数没什么太多的要求,所以很多孩子上三年级的时候就特别费劲儿。
妈妈提前给你练练,做好准备,到时候别人写3、4遍,你写1、2遍,就能省出好多时间来玩儿了,对不对?
他点点头,很是信服。
这次的写作,我是有点儿提高了要求,奔着三年级300字的成篇文章去的,所以我自己也做好了思想准备——别想着随便说几句,孩子就能妙笔生花。所以,在指导的过程中,我也能保持较好的耐心,不急不躁。
指导的过程,主要是和孩子聊天,通过聊天,对他进行选材、提纲、布局、组织语言的指导,而且聊天能更多地让他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而不是语言来自于我。
我保持很好的耐心,当孩子说的不好、不清楚的时候,就反复追问,但是不着急,不给孩子压力,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他的思路,以及对作文的正确态度——至少不是害怕、反感、逃避。
我:这次去珠海,你主要玩了什么啊?
孩:长隆、捞螃蟹。
我:那你最喜欢的是哪个?
孩:捞螃蟹!喜笑颜开、毫不犹豫地大叫。(我们费尽心思安排的长隆,在他眼里并没有去海边捞螃蟹更有趣,孩子的视角,和大人的并不一样。)
我:好,那咱们就写写捞螃蟹吧!
孩:嗯。点头同意。
我:你一共去捞了几次?
孩:1、2……5次,不对,6次!
我:开始的时候捞着了吗?什么时候捞着的?
孩:开始没捞着。第一天下午……,第二天……,第×次捞着了,第×次爸爸……,第×次爷爷捡着了……一边说一边回忆。
我:你知道吗?写文章的一个目的是为了给别人看的,比如说,你写了去珠海捞螃蟹,别人看到了你的文章,觉得很有意思,可能也会去玩。那么,就要有选择地写,这就叫“选材”。
你去捞了好几次,有的时候捞着了,有的时候没捞着,但是你不能把这几次都写出来。这样很啰嗦,你写起来也很累,别人看还会觉得没意思。
明白吗?
孩:嗯。
我:我们先来说说你第一次捞的过程。你什么时候去的?
孩:第一天下午。
我:去之前你怎么想的?
孩:我想,能捞着小螃蟹就好了!
我:嗯,你去的时候这个心情,可以用一个词语表达——充满期待。你用什么捞的?
孩:买了2个小铲子,还断了一个。
我:断了这个你可以不写,我们重点来写你开始的时候没捞着。你是怎么捞的呢?
孩:我要到处找。
我:怎么找?
孩:东张西望,到处看看。
我:那你可以用一个学过的句式:一会儿…一会儿…
孩:我一会儿朝左边看看,一会儿朝右边看看。
我:你还干了什么?
孩:我看哪里有小石头。
我:为什么?
孩:小螃蟹都藏在小石头下面。
我:为什么要藏在小石头下面呢?
孩:因为这样安全啊!
我:那你可以再用一个句式:一边…一边…我一边走,还一边往沙滩上看。
后来你捞着小螃蟹了吗?
没有。
你是什么心情?
不高兴。
你怎么想的?
我想:到底能不能捞着啊?
然后呢?
下次再来捞。
第二次捞着了吗?
没有。
第三次呢?
也没有。
这两次就不用很详细地写了,这就是“详略”。重点的地方详细些,多写写,重复的、不是重点的地方,就一两句话简单写一下。
那后两次没捞着,就可以直接写:我又来了2次,还是……。
我还没说完,他就抢着说“两手空空”。
我连忙夸:这个词语用得好!很准确!
好。下面咱们要写捞着小螃蟹了。
你可以先用一句话交代一下,接着刚才的那句“我又来了2次,还是两手空空”,往下说“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三次,我终于捞到了小螃蟹。”
功夫不负有心人你会写吗?我在纸上写出来给他看。
好,你说说你怎么捞着小螃蟹的?
我和爸爸合作。
怎么合作?
爸爸轻轻地掀起小石头,我看到小螃蟹就用铲子挖到水勺里。
嗯。爸爸为什么要轻轻地?
怕把小螃蟹吓走了。
你看到小螃蟹怎么捞呢?
快快地捞,不然小螃蟹就爬走了。
好。那你可以写:我和爸爸分工合作。爸爸……我……。后来又来捞了几次,可以不写了。
最后呢?
临走那天,我又把小螃蟹给放了。
为什么放呢?
因为飞机不让带,还有保护环境。
怎么保护环境?
因为……
他说了半天并不是很清楚。我说:像这样的,你不是很清楚的,就可以不写了。
你可以写:我要回北京了,所以把小螃蟹也送回它们的家。
好了。现在我们重新捋一遍。
第一段,开头,1、2句话交代一下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就行。
第二段,写想捞没捞着。
第三段,写捞着了。
第四段,写放回了大海。
第五段,结尾。
这就是列提纲。
……让他又把过程说了说,想不起来的地方我提醒,说得不好的地方我指导。
聊起来比较快,后来我问了一下孩爸,说大约用了十几分钟。
三、撰写
开始写了。
我说:你现在是在学习,不是考试,也不是在学校,不用怕出错,大胆写。想不起来的字、拿不准的字,可以按你想的去写,或者用拼音,一会儿妈妈还会看,会给你改。你写的时候,不要再问我,我也不打扰你。
于是他开写,我刷剧,后来觉得不大好,怕影响孩子的情绪,假装找个本写写字,用手机看文章。
他果然没问我,一直自己在写。
四、修改
孩子写的时候我大致看了一下时间,大约用了30分钟。时间有点儿晚了,我就没让他自己改。
孩子说:妈妈,我都伤心了,我想起那些小螃蟹,还有一对小虾。说着说着就哭了。
能写到这个程度,看来是真的投入了。在我看来,这就是抓住了写文章的“真谛”:以情动人!
我赶紧安慰他:我们以后再去捞。再说,你把它们送回了家,它们会很高兴的,还要谢谢你呢!
文章整体来说,达到了我的预期:基本做到文从字顺,字数我数了一下,大约有300字。
个别地方我用红笔做了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