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黄埔区永和隧道附近的5名打工青年,由于通勤距离太远、通勤成本太高,不得不每天拼车上下班,
却在无意之间,把拼车上下班这么一件平常的事情,转化成了车轮上的移动小讲堂。
事情的来龙去脉是这样的……
01 远距离通勤,造就了每天车轮上的两小时
家住黄埔区、工作地点在番禺区的5名打工青年:H先生、C先生、X先生、Y女士、S女士,
由于公司的办公地点从天河区搬到了番禺区,单程通勤距离从30km变成了40km,开车通勤的时间由45分钟变成了至少60分钟。
光远也就算了,关键是每天开车通勤,都必须经过那远近闻名贵到令人闻风丧胆的黄埔大桥,
路桥费单程就要39元,每天往返要78元,再加上油费0.7元/km左右,一天来回跑80km,单日通勤成本高达136元!
但是,这点高昂的费用,怎能阻挡他们对工作的热爱?
于是,他们决定通过抱团取暖,每天拼车上下班来分摊成本,初步解决了群众上班难、上班贵的问题。
这样,就有了他们每天往返通勤路上的2个小时。
02 他们不甘寂寞,将拼车通勤路变成移动小讲堂
为了打发路上这段时间,一开始,他们无话不聊,从家长里短到职场八卦,想到什么说什么。
但是,时间久了,他们发现聊的都是茶余饭后的谈资,聊完就抛之脑后忘记了,对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没有任何价值。
渐渐地,他们的话题变少了,有时候一上车就闭目养神,直到下车彼此也聊不到10句话,车里慢慢失去了往常的热闹。
C先生见状有点坐不住了。
他是个45°青年,也就是传说中的卷又卷不赢,躺又躺不平的“仰卧起坐青年”,时常想要激活自己的人生热情。
C先生想:“每天路上白花花的2个小时就这么在沉默中度过,实在是太浪费了,浪费时间就等于慢性自杀呀。”
不行,必须把这车人的45度人生往上支起至少30度!
于是,在一次拼车回家的路上,C先生提议:
不如我们每天在路上轮流分享一个自己感兴趣或擅长的知识点吧?!
这个知识点要对我们的工作或生活有价值,而且容易落地,让大家听完就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
比如,H先生对风水感兴趣,那就把学到的风水知识讲给大家听。
这叫“费曼学习法”,用输出倒逼输入。
这样既可以打开话匣子,又可以倒逼自己去学习,并且让别人也学到有用的东西,同时还可以锻炼自己的演讲与口才,一举多得。
这个提议一出,立马引起了全车人的兴趣。
“可以啊,貌似还挺有意思的。咱们可以试试。”
说干就干,他们立马在车里建立了分享轮值制度:
周一是H先生,周二是Y女士,周三是C先生,周四是X先生,周五是S女士。如果有人上班请假不拼车,则由下一个人顶上,或者自告奋勇。
于是,便有了起初的这五次知识分享:
H先生《成为妹纸眼里的男神:普通人如何唱歌更好听》
Y女士《理财一点都不难:如何打理家庭存款,获得稳稳的幸福》
C先生《人人皆有天赋:如何发掘天赋,定位理想事业》
X先生《金睛火眼辨真伪:如何做好投资尽调,避免买到烂摊子》
S女士《细菌奴役人类:如何减肥才能拥有S型好身材》
每次一分享完,大家就迫不及待地讨论,如何将刚才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工作或生活中。
每个人还会在分享前查阅资料,梳理内容框架,用小本本做好笔记,让自己讲得逻辑更清晰,俨然一副专业培训师的模样。
看来这群家伙也不是甘于寂寞之人,内心都有一股成长的“欲火”,只是需要别人点燃而已。
03 无私分享,利他就是最好的利己
移动小讲堂的试行效果出乎意料的好,非常符合这车45°青年的口味。
每一个人的分享都干获满满,早晚让大家饱餐了一顿精神食粮。
每次分享完知识后,大家都意犹未尽,对第二天的分享非常期待,有人甚至还激动得晚上睡不着觉。
Y女士说:借用这个小课堂,她把自己过往的理财经历重新梳理了一遍,现在对自己家的财务又有了更加清晰的思考和规划。
感谢咱们这个车轮上的移动小讲堂,自己从未有过这么有趣又有料的拼车体验,都有点期待每天去上班了,哈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