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书法界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热闹景象:各种书画院、五花八门的协会如雨后春笋般竞相登场,令人眼花缭乱;网络的发展为书法提供了受众面更广、传播速度更快的展示平台,网络书法展纷纷受到追捧。
与此番热闹的景象相比,林林总总的展览中所展示的作品水平却不尽如人意,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在众多作品中表露无遗。
那么,如何欣赏中国书法之美?
中国书法是线条的艺术、结体的艺术、章法的艺术,本身极具美的因素。
点画质地美、线条姿态美、字形组合美、章法布白美、神采气韵美、节奏律动美、形式丰富美、风格独特美等使这一中国传统艺术备受推崇。
方与圆、曲与直、长与短、粗与细、浓与淡、轻与重、缓与速、疏与密、虚与实、斜与正、巧与拙、刚与柔、枯与润等既矛盾又统一的诸要素构成了其“违而不犯,和而不同”的和谐统一,即所谓的 “美在于整体的和谐”。
鲁迅先生说:“它(书法)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它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
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在为胡小石《中国书学史》绪论所加的编后语中说:“中国书法是一种艺术,能表现人格,创造意境。和其他艺术一样,尤接近于音乐的、舞蹈的、建筑的构象美(和绘画雕塑的具象美相对)。中国乐教衰落,建筑单调,书法成了表现各时代精神的中心艺术。”
林语堂1934年用英文撰写了《中国人》,从世界大文化圈的范围内得出结论说:“书法提供给了中国人民以基本的美学……如果不懂得中国书法及其艺术灵感,就无法谈论中国艺术。”
认识书法的美,是学习、研究、欣赏、评论书法的首要问题。书法艺术的魅力不仅在于它能够靠点画的变化、结字的巧妙、章法的和谐体现一种外在美,更主要的是它能通过由前三者有机结合而呈现出来的韵律、气韵、风格、情趣等体现为一种内在美。
唐张怀瓘在《文字论》中说:“文则数言乃成其意,书则一字已见其心。”
西汉著名辞赋家扬雄在他的《扬子法言》中说:“言,心声也;书,心画也。”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开篇即曰:“文字何生也,生于人之智也。”更直接地说:“书若人然,须备筋骨血肉,血浓骨老,筋藏肉莹,加之姿态奇逸,可谓美矣。”
明代朱和羹在《临池心解》中说:“书学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头。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楮外。故以道德、事功、文章、风节著者,代不乏人;论世者,慕其人,益重其书,书人遂并不朽千古。”
苏轼《论书》云:“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缺一,不为书也。”
可见书法是智慧的产物,是人的精神活动的外在体现。书法在人品修为的形成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也呈现着书者的人格面貌。
诚然,只有通过大量有意识的书法实践,在艺术经验积累的基础上,获得美的享受,才能将这种美的感受逐渐提升到美的理念、美的创造的境界。
自仓颉造字伊始,伴随四五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从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及行书各种字体不断演变并逐步完备,书法美也逐步形成并深入人心。
期间产生了李斯、张芝、钟繇、韦诞、卫夫人、王羲之、王献之、张旭、薛稷、虞世南、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祝允明、刘熙载、康有为、朱履贞、阮元、梁巘、何绍基、傅山众多历代书家和书法理论家。他们不辞辛苦,不断追求、传承着中国传统的书法。
“钟元常指破被褥苦练楷书成鼻祖”“笔成冢,墨成池,退笔成山未足珍”“欧阳率更驻马观碑三日久不去”等历代书家勤奋刻苦学书的故事,无不让我们看到在中国书法的发展史上,要想真正领略书法的魅力,要想有所建树不经过一番练三伏、彻寒骨的苦功夫是不可能的。
书法学习来不得半点的欺瞒,有多少功力与学养都会跃然纸上。
书法艺术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传承几千年,从甲骨文,中鼎,石鼓,大篆,小篆,汉简,魏碑,楷书,行书,草书,都是在前进,都是在演变。但不管怎么的演变,汉字的字体,结构,结体,始终贯穿着一根主线。
象形文字的演变,形象思维的进化,字形的美的再创造,但就是“字”的本身永远还是存在。凡是认识汉字的人都知道字形的笔画,一个十几亿人都会看的字,都会认识的字,我们的书画家要去表现出一个字的美感,一个字的内涵,一个字的情感,一个字的意趣,是多么的不易。
书法的表现力是所有平面艺术中最难表现的一门艺术。因为它表现的手法单一,要在单一的表现手法中去丰富,去寻求内涵,去追求美,去表现自己的情感,实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没有长时间的磨练,没有丰富的艺术修养,没有很好的基本功,没有平面艺术的表现力,没有形象思维艺术的功底,是完全没有办法来表现书法这一门独特的艺术魅力的。
书法的美,字体要美、结构要美、章法要美,书写的内容融合在整体的章法中体现出来的美,整幅作品能体现书写者的性格,心情,念想,意志,情感的美,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书法完美的表现了,才能称之为书法艺术。
书法艺术没有捷径可走,现在有一些“书家”在走捷径,认为写清朝书家的东西,可以出效果。因为原来大家过去都没有注意的东西,他们拿起来去表现,就认为可以成功。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有好多的“书家”根本不从基本功学起,楷书都不会写,就拿起笔来写行书,写草书。总认为,只要大家看不明白的就是书法艺术了。
书法艺术其实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它集汉字,古诗词,美学,构图,书法本身的结构,结体,章法,自身的修养,情感,意志,以及胸怀等于一体表现。它绝不是一门单纯的艺术。书法艺术可以体现像音乐的节奏感,像美术的平面美感;可以表现一个人的情感,可以知会一个人的性格,脾性。可以给人激励,可以给人力量,可以给人带来愉悦。可以让人体会到书法艺术所展现的境界,所以书法艺术的魅力从古到今,能延续,能传承,这就是书法艺术的意义所在。
在如此浩瀚博大的中国书法文化面前,书道中人更应当沉下心来,在喧嚣浮躁的时代能够耐得住寂寞,穷尽一生的心血和精力,不仅仅在技巧上用工夫,更要在个人修为上花力气,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提高书法审美力,才能深刻领略书法的魅力。
杨秀和,(笔名:晓阳)号畅春斋主,当代著名书法家、画家、书画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文化学者、摄影师北京大学特聘教授。杨秀和老师1955年出生于中国北京。
畅春斋主杨秀和是当代隶书名家,杨秀和的隶书被誉为当代枯枝体隶书名家,可以说杨秀和把隶书写到了精致程度,并且在书法风格上也自成一体,是在继承中以所发展的。
畅春斋主杨秀和出版了很多部书法学习的专著和书籍,为普及书法教育、学习书法做出了很大贡献。
畅春斋主杨秀和教授是中国国际书画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墨缘阁书画院院长,东方书画艺术学院终身教授。
畅春斋主杨秀和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畅春斋主杨秀和教授是中国国艺人民书画院院士、中国书画院院士。
畅春斋主杨秀和教授北京市楹联学会书画院理事、中国民俗摄影家协会会员。
2021年畅春斋主杨秀和教授被录入《中国名人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