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内容:
「得到」订阅专栏作者王煜全老师,7月份美国考察回来后,在线下举办了一天的课程《前哨创新课:少数人的大机会》。课程内容主要是王老师从美国硅谷的考察经验来判断未来企业创新发展的七个趋势。
第一个趋势——中小企业是创新主体
数据:
1.在美国,完成一个产品的研发需要5~8年的时间和1000万美元以上的投入。
2.1981年,全美产业研发的总投入大约是500亿美金;到2013年,全美产业研发投入突破了3000亿美金,翻了6倍。
3. 1981年,全美70%以上的研发投入来自于公司规模大于25000人的大企业;现在,大企业在全美产业研发中的占比从70%下降到了35%。
一个产品的研发从萌芽到最后推向市场,需要漫长的时间和大笔的投入。在过去的30多年中,美国在科研投入上翻了6倍,但是大公司在其中的占比从70%降到了35%。这说明,美国创新的主体已经不是这些大公司了,而是那些中小企业。
出现这么巨大的变化要归功于1980年美国国会通过的《拜杜法案》。法案规定:知识产权可以保留专利,只转让它的独家商业权益。这样一来,更多的科研成果可以应用到民用的商业产品中,造福于社会,从而激发了美国创新机制的活力。
《拜杜法案》颁布之后,美国大量中小企业爆发出来,核心有三个原因:
1.动机不同
一个五百强的跨国大公司,到高校买知识产权的时候,它不是想办法把知识产权转化为自己的商业利益,而是把产品和专利收到自己囊中。比如柯达当时发现数码相机这个专利之后,立即买来束之高阁。因为当时它的主营业务是胶片业务,它知道如果数码相机业务要推向市场,它的胶片业务就会遭遇毁灭性的打击。所以它把专利买下来,保护它的既得利益。但是小公司如果要买这个专利,或是享受专家权益,就会把它快速地变成产品推向市场,这样才能赚钱。
2.效率不同
一个科研教授如果想转让他的独家商业权益,和大公司合作流程很繁琐,但如果是小公司,他往往可以和直接做决策的人沟通,所以效率的不同也直接决定,很多科研教授手中的独家商业权益会快速地转让给中小企业。
3.费用大幅降低
拜杜法案之前,如果你想从教授手中拿到一个专利,可能只有大公司才有这个财力。但《拜杜法案》颁布后,科研教授不用转让专利,直接转让独家商业权益,这个费用一下就变得非常低廉。过去30年中,全美的研发投入,大公司的占比从70%降到了35%,让出35%的市场给了美国的中小公司。
数据:1973年~1983年,财富1000强的企业,一共换了350家;但是2003年~2013年这十年当中,财富1000强的企业竟然换掉了712家,就是71.2%的世界1000强的企业被挤掉了。所以由于中小企业创新机制的确立,它们蓬勃发展,迅速地成为了世界企业当中的主力力量。
第二个趋势——积木式创新成为流行
积木式创新:就是企业用搭积木的方式与其他企业合作,双方迅速地获得发展所需的资源,从而实现高速发展、协作的模块化,提高社会的生产效率。
积木式创新=新木桶理论:企业或者个人需要先找到自己优势在哪里,然后来换取和别人、别的企业合作的资格,然后强强联手组成一个新的木桶,装更多的水。
从技术、产品角度来说,比如制造一架航天飞机,需要动力的设计、流线型的设计、操作面板的设计、材料的设计以及新型的融资方式等各种设计环节。飞机厂商就把所有环节中做得最好的公司产品和技术找到,然后像积木一样把它们拼接起来,组成了一个最完美的航天飞机。
从企业上下游价值链来说,如果一家公司非常擅长做产品和技术,不擅长做营销和推广,那它可以找一个外部的营销推广公司一起做积木式创新。比如罗辑思维的「得到」团队非常有能力和经验去获取用户的流量,了解用户的需求,把东西卖给用户,但它缺乏生产内容的能力。而李翔团队恰恰拥有产品生产的能力。双方一联合,做一个积木式的创新,罗辑思维「得到」团队负责产品的推广和营销,李翔团队负责内容的生产和制作。
第三个趋势——人工智能的超预测
牛津大学 《技术对工作的替代》报告:美国现有的工作中将会有47%被机器人替代。中国将有77%的工作有可能会被机器人替代,仅次于埃塞俄比亚的85%。
机器人替代人工,是一个历史趋势,它不会以人的意志而转移。未来的东南沿海企业,最后只有两类:一类是积极地引入机器人,利用人工智能来提升生产效率;另外一类就是被第一类企业彻底击跨,被挤出市场。
人工智能时代,机器智商(人对机器的理解)是最重要的一种能力。乔布斯、比尔盖茨机器智商都很高,他们懂得怎样去驾驭机器,让机器为自己效劳。人工智能时代只属于那些懂得驾驭机器的人,不要把机器当成竞争对手,它们是人类未来重要的合作伙伴。
人工智能时代,有三类人是永远不会被机器所取代的:创新者、连接者和领导者。
创新者:机器是不可能实现从0到1创新的,创新的任务仍然需要人工去完成。
连接者:机器和机器之间的连接是没有感情的,它都是程序和程序之间的连接。感情的连接需要人和人之间进行,机器是无法替代人类的。
领导者:每一个团队、组织只能由人来充当领导者。机器永远不可能具备领导力的,包括凝聚力、号召力、感召力等。
结论:人工智能时代的超预测,未来最有竞争力的其实是人机结合体的超有机体。在这个有机体当中,有创新者、连接者和领导者,还有大量的可以无限扩展、延伸的机器。
第四个趋势——未来创新在高校云集的城市
周其仁教授认为:任何事情都需要有密度。聪明人聚集得越多,就越能激发出更多好的创意,就会出现更多有创新能力的公司。人类的发展历史上,任何创意的出现都不是均匀分布的,创新是密集分布的。这就是为什么当下很多互联网创业主要集中在北上广深城市,在这些城市中已经形成了信息汇总、创业者汇总、创业汇总以及创新汇总。
创新密集区所在的城市通常会出现大量的优质高校,那些城市中同时也会出现创新公司云集。比如在美国,创新创业密度最高的城市是科罗拉多州的丹佛市,全美排名1000名以内的高校,很多都在丹佛。而且丹佛很多的单一领域在全美、甚至是全世界都是领先的。比如说森林防火这个技术,丹佛是美国做得最先进的。因为在当地,很多做森林防火产品的公司和当地院校的教授进行技术合作,从而造就了森林防火这项技术在美国具有领先地位。
中国未来创业创新密度最高的城市是哪个呢?简单做个推断,那就是拥有全日制本科最多的城市,中国目前拥有全日制本科最多的前六个城市是:北京、上海、广州、西安、南京、武汉。
第五个趋势——科研成果转化型企业的标志是“双长制”
双长制:是一种军队指挥制度,它强调人、事的两权分离。在军队中,指挥打仗由司令员负责,士兵的思想工作由政委负责,这就是人事两权分离。应用到企业中,成为一个科研成果转化型企业的标志就是“双长制”,拥有丰富经验的CEO负责管具体的人,首席科学家负责具体的技术和产品。
在美国,有20岁的科学天才,但是没有20岁的产业专家。科学天才=首席科学家,产业专家=CEO。
年轻人当首席科学家在美国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现在的科研其实是站在前人肩膀上来做研究,对于很多年轻人,只要你善于积累,善于快速地学习前人经验,你很快地就能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快速地实现科研成果的延续。
企业经营,CEO的经验、直觉以及判断比从书本上学到的更重要。如果你想做一个成功的、以科研成果转化为主要业务的高新技术企业,你就想办法让你的企业变成一个“双长制”指挥制度,让有产业经验的人做CEO,让那些管理技术、有研发技术成果的人去充当首席科学家,他们两者之间相互配合。
第六个趋势——应用创新是未来
应用创新在中国古代的应用:东汉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是一个典型的应用创新的产品。在古代地震之后,震源地可能会出现房屋倒塌、火灾、瘟疫等现象,如果当地官员处理不当,通常会出现暴乱、动乱或者造反。军队知道地震信息,赶到现场需要很长时间。于是就有了地动仪的出现,在最快的时间测出哪个地方发生了地震,马上派军队出发,维护社会稳定。
应用创新在当下仍然有巨大的市场,从最本质上讲,一个社会创新的进步,推动者其实不是科学家,而是企业家,因为他们最懂得市场需求,最了解用户需求,这会反向地拉动整个技术创新的发展。
比如无人机这项技术,这个创新如果只局限在无人机本身,它就是一个科研的创新。但是如果把这项技术变成应用创新,你会发现市场有很多需求:比如可以利用无人机做边防巡逻,在边防线上每隔十公里就布一个无人机装置,无人机在这十公里按固定的路线频繁地飞,边防军只需坐在自己的哨所里,看着无人机摄像头传回来的所有的画面,就能知道边境线哪里出现问题,可以大大节约边防巡逻军的人数,以及他们的工作量。
企业家想做好应用创新,就两步:
第一步,找到市场商机以及用户的关键需求。
第二步,找到需求背后的技术,签署独家授权协议(独家的商业权益)来保护应用创新的成果。
掌握先进技术的企业家,将是未来社会的第一推动力,因为只有企业家才能发现应用的需求,而不是科学家。
第七个趋势——中国制造的创新方向
中国制造都是典型的硬件企业,硬件企业创新有两个关键点:第一个是你的创新要实现从0到1;第二个,你必须要能从1做到无穷,你才能锁定这个胜局,实现完整的技术创新闭环。
一个反面的例子就是特斯拉。美国本土负责特斯拉从0到1的研发和创新,中国需要实现从1到100万、1000万的量产,届时就会把整个特斯拉的电动汽车领域锁定胜局。科技是谁发明不重要,谁掌握的才是最重要的。
中国的制造业想在未来领先,需要三个关键能力:1.大规模,2.复杂产品,3.开放制造能力。
大规模:能够实现大规模的制造量产。
复杂产品:一个商品有可能会出现5个以上的零部件,就把它定义为复杂产品。
开放的制造能力:柔性的生产。如果你的制造企业内部的标准越完善,越刚性,你的开放制造能力就是越差的。
中国制造业的升级只剩下最后十年的黄金期了,未来的十年,一旦3D、4D技术成熟,中国制造业将面临巨大的危险。美国并没有在等我们,它只是在想办法替代我们。
小结:从美国硅谷经验看未来创新的7个趋势
第一个趋势,中小企业会成为创新的主体
第二个趋势,积木式创新成为流行
第三个趋势,人工智能是下一拨创新的热土
第四个趋势,未来的创新就在高校云集的城市
第五个趋势,科研成果转化型的企业标志是双长制
第六个趋势,应用创新是未来
第七个趋势,中国制造的创新发展就是开放的制造能力
感谢您收听本期的《国刚说课》,我们很高兴为您提供有价值的知识服务。
撰稿人、讲述人:李国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