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以温暖,孩子会还以温暖;给孩子以微笑,孩子会还以微笑。
在我刚做妈妈的时候,正好在研修学前教育专业,一句话受用无穷至今:做一个温和的妈妈!永远给孩子以温暖的微笑和不时的拥抱。
我们总说,微笑的人运气不会太差。其实在微笑和拥抱里长大的孩子,修养和性格又会差到哪里去!
北欧的父母们时刻都在跟自己的孩子讲道理。把选择权留给孩子,是北欧教育体系里最重要的一个教育理念,即尊重孩子的想法和表达愿望,孩子有权决定自己想要做什么。
小围兜们从一岁半、两岁开始上幼儿园起,就学会自己决定要吃什么东西、吃多少。
对那些挑食或者不好好吃饭的孩子,老师们总会劝导:“小维克多,你真的不打算尝尝西蓝花?一小朵!尝完再决定要不要吃更多,好吗?”
或者:“丽萨,现在是11点午饭时间,加餐要到下午两点。这期间没有饭哟!如果现在不吃,就要一直等到下午加餐,记住了吗?”
这时孩子总会听老师的话尝一小朵,尝完后,他可以说要,也可以说不要。挑食或者不好好吃饭的那个孩子,也可以不吃饭,老师不会强求。
这样做的结果是,让孩子们自己去体会,好与不好的体验,都是经验。尤其在孩子智力高度发展的两三岁阶段,使其形成由体验而获得的经验,比来自父母或老师的说教更有价值。
孩子这时已经能够对自身的行为有反思和记忆。比如饥饿体验。
幼儿园里的饭菜经过营养师的搭配,味道很适合孩子们的口味,煎土豆、牛肉、肉丸、三文鱼、水煮西蓝花、青豆、橄榄、黄瓜、沙拉、面包、黄油、奶酪、牛奶等,挑食的很少。
那些起初不好好吃饭的孩子,饿过一两次,就会知道好好吃饭。这是饥饿体验带来的记忆和价值。
在其他方面也是,孩子要爬高,要玩沙子,想要在画画的水彩里打滚,好好的画纸不要,非要画在墙上,都可以!
要爬高,幼儿园里有结绳蜘蛛网和海盗船。玩沙子,几乎每个幼儿园的户外沙池是标配。
想要用身体作画?脱光光只剩纸尿布或内裤,在淋浴间孩子们怎么画都行,画完直接冲澡淋浴。
爱在墙上画?那么一面墙都用防撞画纸贴满,满足孩子们的涂鸦欲。北欧人就是这样教着孩子们一点点长大。
这种鼓励尝试的精神,在确保安全的范围内,极大地激发着孩子们的创造欲和想象欲,所以至今整个北欧五国的创新发明领先全球,也就不足为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