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现在我们做飞机,飞机这个样子似乎已经习以为常,不过如果回头去看看科学史的发展,真的当得上前路曲折。仿生其实是很好的一种从大自然很好的学习方式,比如雷达是模仿蝙蝠的超声波系统而来。这是比较直观的一种方式,不过并不是这样直观的方式都能取得确定的成绩。对于飞翔这件事来说,我们预先的假设就是模仿鸟儿有翅膀,煽动起来就能上天,船桨在水中划动就能往前,类比来说,翅膀在空气中扇动也是同样的道理。
不过事实确实很打脸,人们通过反复探索,或者说是反复失败,发现这条路不行,那问题一定就出在当初认定的那个猜想上——翅膀的扇动是飞行的原因。这时候,人们开始怀疑这个前提、假设和猜想,自然就会寻找新的假设。
实际的原理有点复杂,主要是靠羽毛的结构,导致在煽动的时候翅膀外侧和内侧的流动性不同,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压力差,鸟就是被这样的压力顶上天——鸟的翅膀不是桨,而是一种帆。现在的机翼在设计的时候,那种形状,就是在模拟形成这种压力差,并且形成了一种学问,就是空气动力学。
回顾一下这个过程,其实从一开始觉得天经地义、显而易见的假设,由于在实践中受到不断的挫折和挑战,假设也就受到了怀疑,后来的探索者才不得不去寻找新假设,形成新猜想。
在我们自己从事的事业当中,如果发现一件事怎么做都不对,反思的时候就需要更深入一层,不仅仅是从事情本身,还需要从事情的假设,从源头上去反思,是不是本身判断事情本身的标准就错了。
【下一步行动】
自己天天在做反思,反思也分层次,不能仅仅局限在事上,也要考虑考虑假设和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