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国家二胎政策全面放开,一时间全民为了二胎的讨论沸腾了。生,还是不生,成为了很多年轻以及不年轻的夫妻考虑的家庭大事。
我和老公洋洋都是独生子女,因此我们一早就决定要生二胎。我们这个决定下的如此轻易,绝不仅仅因为我们符合国家政策。作为独生子女长大的这么多年,深刻理解成长路上的孤单与寂寞,所以才决心为自己的孩子再生一个一起走路的伙伴。另外一个原因是,我自己也喜欢孩子。
下面我想说说我的二胎历程,没有什么惊心动魄的回忆,虽然平淡却让人难忘。
2012年,折腾了一年,我这个拖延症患者终于办好了二胎证。那时候还得是双方都是独生子女才能要二胎。我就慢慢悠悠不慌不忙的去跑二胎的各种手续。办好以后,又开始拖延着要孩子。2013年,那一年感觉工作太忙,心情不好。每天早上开车送蛋蛋上幼儿园,再飞奔到单位开早会,在堵车的时候无比心塞,在超车的时候大义凛然。我那无比精湛的车技就是在那个时候磨练出来的。家里的大车小车,我都开的行云流水。然后到单位和一群老油条扯皮,或者求人家一起去某站看设备,虽然我知道不是我们的问题。但国企就是这样,干活的永远是干活的,闲着的永远是闲着的。现在想想,那时候也是年轻,不是图什么,只是领导交代的任务,加上咱又有责任心,不想掉到地下而已。后来工作压力小了,2014和2015那两年跟着家人到处游玩。几乎每个周末都去附近的景点玩耍,长假就去海边的家里住几天,感觉过的很惬意。而且不把重心放在工作上,真的感觉没那么累。本身我不指望着升官发财,要是想赚钱自己投个小资比什么都强 ,还不用费心钻研和看人脸色。眼看着身边和我一起办二胎证的朋友们老二都会跑了,我妈时不时给我敲敲思想的小鼓让我赶紧要一个。
2016年2月,似乎是还没有过年,和闺密们聚会,很开心。第二天,我对自己说,今年,我一定得要个孩子,不能再拖下去了。这么闲的生活,不生个孩子折腾折腾太可惜了。于是,开始了为期四个月的备孕生涯。
三月份和洋洋去了趟武汉,利用一个周末的时间。登上了黄鹤楼,去武汉大学和东湖公园看了美丽的樱花,领略了武汉的古建筑与现代城市的魅力。我俩再次当了回背包客。这种自由行是我们最喜欢的旅行方式。还吃了很多好吃的。在我看来,你的爱人待你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你吃好玩好,这也是我对洋洋最满意的一点。当然,我对他也不薄啊!家里的事,孩子的事,能不让他操心的我都尽力去办好了。
五月去了秦皇岛和北戴河,以及唐山。一个人在秦皇岛逛了一天的街,买到了很多喜欢的东西,真正的逛街逛到吐。因为秦皇岛几年前来过,所以也算和洋洋故地重游。去唐山找同学玩了两天。
唯一遗憾的,是没有带着蛋蛋一同去耍。因为时间短行程紧,他走不了那么大强度的路,所以只好不带他。
十月,有个旅游的机会,毅然决然挺着五个月的肚子,和洋洋拉着两个大旅行箱开始了上海周边游。游的很开心啊,是我俩喜欢的走心的旅行。我们去了好几个城市,几乎每个地方只有一至两天的停留,玩的却是最精华的地方。印象最深的是乌镇和千岛湖以及心心念念只在电视上看过的横店影视城。影视城新开了一个圆明新园,里面很大建筑都是新的。我这个孕妇也很能走啊,真真儿的逛了一天。千岛湖去那才知道很大很大,和我想象的一点不一样,比我想象中更大。就是游客不是很多,这一点出乎我的意料。乌镇和西塘都是不错的水乡,只不过乌镇的名气还大一些。上海和杭州南京都只停留了一天。本来还计划去苏州的,实在没有体力和精力了 。就回家了,下了火车,直接从短袖套上羽绒服了!
回来修整了好几天才缓过劲儿来,二蛋真是好样的!跟着爸爸妈妈跑了那么远,一点事情也没有。因为知道好几年不能出去玩,所以和洋洋痛快的完成了这次难忘的旅行。不过想想胆子也够大,三十多岁的孕妇,还跑那么远去玩,一玩就是十天。话说我的心是有多大啊?
回来之后就是按部就班的产检,血小板又和怀蛋蛋时候一样,低的可怜。每次都是一个人,拒绝家人的陪同。觉得自己一个人很自在。偶尔一个人逛街看电影,走在大街小巷和肚里的宝宝一起享受美好时光。
2017年过了年,就被医生按到医院。每天输液、测血糖,晚上偷偷跑回家,值班的护士都认识我们了。也不敢吃太多甜食,怕血糖高。走在外面看见什么都想吃,又什么都不敢多吃。住院两周,感觉自己饿瘦了。每天都在忐忑不安中度过,医生的手术时间迟迟不能确定。想早点生又害怕手术,煎熬的心情啊!有天主任医师说就这两天手术,回家晚上睡不着,看剧麻痹自己紧张的心情,只有那个时候才会忘却恐惧。可我知道那一天终将来临,躲避是躲不过的。住院两周后,从血库调来了血小板 ,这个东西来了就得赶紧输进去,不然凝固了。正好病房也有了单间。我胳膊上输了好几个液体,护士也做着术前准备,姑姑还有舅妈和妹妹一众亲人们也都来为我打气加油,我坐在轮椅上被推进了手术室。似乎,还是八年前生小蛋的那个手术室。但是我的恐惧感已经容不得我细想了。这次感觉做手术的医生好多啊,流程也是紧锣密鼓,分工相当细致,肚子上打了麻药,就被手术刀拉开了,我挣扎了一会就昏了,因为吸入了麻醉药。我的手术前半场是半痳,后半程则是全麻。也就是说在宝宝出来的一刻我已然昏迷了。当我再次醒来时我感觉我的很轻松,肚子也空了。我知道我的宝宝已经出来了。推出手术室我还问爸爸妈妈变成女孩没有,回答是没有,妥妥的小子一个。据说小宝贝在我进手术室十五分钟就出来了,让人不由感慨现在手术效率之高。
现在生完孩子都要在监护室待上一天。我在那昏昏沉沉睡了一觉,妈妈和妹妹把小宝贝抱来给我看。我一看,感觉和蛋蛋刚生下来差不多,都是粉嘟嘟的小脸,只不过比蛋蛋小一点。蛋蛋生下来是八斤八两,这个是七斤半。第二天回到病房,晚上难受的睡不着。第三天早上就下地走路了。爸爸妈妈熬了汤,我就正式开始了月子生涯。妈妈早就心疼的说生孩子受太大罪,要奖励我一个车开。不过我还没有想好买什么车。等上班了再说吧。
一晃小宝已经八十多天了。虽然每天看孩子也很累很无聊,但好在我又完成了人生的一个大任务。我规划的已经按部就班的进行好了,虽然二宝来的有点晚。但这就是上天赐予我们的第二个天使啊!养孩子确实辛苦,忍一忍就过去了。
算算和洋洋结婚十年了,这十年我们收获了很多,亲情、爱情、财富,但最大的收获还是我们的两个孩子。
总结我生二胎的感受:
你要有健康的身体(不然要孩子都是问题),给力的父母(最好是双方老人都能帮忙),待遇宽松的单位(缓解生孩子的经济压力),良好的心态(生孩子不是为了传宗接代而是生命中上天赐予的礼物),大宝的理解(这一点也很重要),给力而体贴的老公(在你最害怕时陪伴着你,至于干活另说)。
送给大家生二胎的建议,在生第二个孩子之前请认真的思考这些问题:
不要因为长辈的压力就草率的生二胎;
孩子生下来就是父母不可逃避的责任;
不要想着“多一个孩子好养老”, 孩子不是用来养老的;
不要因为想要个男孩去生二胎,第二个孩子也不能保证是个男孩;
对经济状况有信心或者能承受压力;
能找到人帮忙照顾孩子,哪怕只是保姆,两个孩子只靠自己是搞不定的;
重走一边新生儿养育之路;
2小时喂一次奶、没有整夜觉、没有自己的娱乐等等;
确定能够冷静面对两个孩子的纠纷,争夺妈妈的爱、争吵打架等等;
应对更复杂的教育问题,读书、特长爱好培养、性格培养等等。
二胎的物质准备
1.更大的房子
场景一:
大孩子要睡了,可是小婴儿突然哭闹起来,要喝奶,要尿尿,要粑粑。
场景二:
小婴儿睡着了,房间关灯了,大孩子准备睡觉,要求讲睡前故事,做睡前游戏。
场景三:
到了睡觉时间,大孩子和小婴儿都没睡,一个要讲故事,一个要喝奶。
第一个场景
大孩子得等小婴儿安静了,喝完奶,尿完尿,拉完粑粑,才会去睡觉,这时候,宝贵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大孩子的作息规律被打乱了。不过洋洋会陪他玩耍,有时候还能一个人带他回家住一晚。
第二个场景
大孩子的活动可能会吵醒小婴儿,于是重复第一个场景,大孩子睡觉时间会被推迟的更久。
第三个场景
妈妈分身乏术,必须得有人帮忙,一人照顾大孩子,一人照顾小婴儿。
不要小看睡觉这件事。在新生儿出生后的2到3个月里,大多数时间都在睡觉。同时充足的睡眠是确保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
2.照顾孩子的人
两个孩子至少同时需要两个人照顾。一个负责照顾大孩子,一个负责照顾小婴儿,此外还有家务活要灵活分配。
大孩子如果上学,会省事一些,但仍需要一个人接送。小婴儿刚出生时绝大多数时间都在睡觉,但家中也不能离人。倘若孩子们要出去玩,大孩子会跑会走,小婴儿跟不上,两个孩子必须要分开照看。
3.照顾产妇的人
生第二个孩子时,产妇面临的情况和第一个孩子将会完全不同。不要以为生过一个孩子后,第二个孩子时,坐月子会更轻松。实际上妈妈会面临更大的压力。
休息的时间不够
妈妈年龄增长,恢复更难
以上这位妈妈的顾虑确实也是现在很多想生二胎妈妈的顾虑
简单总结一下现在的生活
1,周一到周五,老大白天上学(基本可以不用管他),我和婆婆白天带老二,请了一个阿姨来做饭和打扫卫生,家人回家就有现成的饭菜,总体来说,我和婆婆都不会太辛苦,晚上,婆婆和老大睡,我们自己管老二。
2,周日,没有阿姨的日子,洋洋和老大回我们或者老大回姥姥家,老大在家吵吵闹闹的,老二也睡不好觉,我自己带老二,偶尔娘家妈妈这两天来给我帮忙,所以,对于我来说,我是没有休息日的。
老二快三个月了,这三个月里,生活变化,心理变化,中间还有很多复杂的心理活动(你要会调整,会忍让,会迁就)此处省略一万字。以后的日子里,只会变化不断,依旧忙碌不断,还会有各种新的问题产生,不是你提前想好生与不生就能决定的。人力、财力、物力、精力,你都需要具备。所以,别问别人,生不生,你自己决定,别人不能替你出钱、出力。
最后,补充一点,虽然我全篇看起来似乎很后悔要了老二,但是,我不觉得,只是把现实情况说给大家,老二不是奢侈品,但是也不是容易消费的,即使你有信心,也会时不时的后悔一下下,我就是这样子,对于我来说,我不后悔。因为他是我的孩子,我能把带到这个世界上,就要对他负责,尽力给他美好的生活,幸福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