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忆江南·江南好》唐白居易
我们现在所说的“江南”默指的是苏南浙北,也就是沪宁杭长江三角洲地区。但从历史上来看,徽州也属于江南地区。现在的安徽是从清朝时期才出现的,原来一直和江苏同属于江南省。由于江南省富可敌国,清朝统治者便把江南省拆分成江苏(江宁+苏州)和安徽(安庆+徽州)。
水是中国南方民居特有的景致,水围绕着民居,民居因水有了灵气。
江南水资源较为丰富,河网密布,江南地区的房屋大房屋便多依水而建。该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东南风盛行。为了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建筑物通常采用两层结构,底层是砖结构,上层是木结构,起到防潮的作用。建筑物围合成天井的形式,用于采光和排水。
在不影响河道船只运行的情况下,很多人家还会借取河面空间作为自家屋舍的一部分。其借取的方式主要有吊脚楼、出挑、枕流、倚桥等。“贴水成街、就水成市”,形成优美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集镇景色。
江南民居与北方民居的明显区别,就是雕刻装饰极为繁多,却极少彩画,墙用白瓦青灰,木料则为棕黑色,或棕红色等。与北方的绚丽色彩相比十分淡雅。
江南民居中,最为突出的是「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式明清皖南徽派风格与「灵龙卧脊、木格门窗、朱漆黑瓦」式的宋代江浙苏派风格,有的地方是两种风格的渗透融合。
「徽派」
提起“徽派建筑”,不是指“安徽建筑”,而是与安徽的前身“古徽州”有关。
徽州建筑多在山区或临近山地,群体布局为山地建筑群布局。其完整的呈现方式多是一个聚居群落,如西递古村、宏村、唐模古村、南屏古村、呈坎古村。
一个村落的主要部分是民居、祠堂和牌坊,这三者又被称为“徽派建筑三绝”。
「马头墙」
马头墙,徽派建筑的符号。
马头墙也叫封火墙,有防止火势蔓延到邻近建筑的功能。徽派建筑,几乎每个房子都有马头墙,最简单的马头墙也有三段,复杂的马头墙就更多段了而且层叠错落恢弘大气。
「挂落」
在中式建筑外廊中,挂落与栏杆从外立面上看位于同一层面,并且纹样相近,有着上下呼应的装饰作用。
「花格窗」
高墙之上的花窗,多为回纹图案,这是由横竖短线组成方型回环状花纹,形如“回”字,有“安全回家”之意,更寓意着福寿吉祥、深远绵长。
内院的花窗样式更是颇有特色,其中比较简单的有“井”字棂花图案,对应了古时二十八星宿中的井宿,因为井宿是水的象征,所以代表着辟火的寓意。
窗上雕佛手、寿桃暗指“福禄寿全”;雕月季花图案则代表“四季平安”;雕着马和猴的则是“马上封侯”的谐音。雕刻“喜鹊登梅”,更寓意着寒尽春来的喜讯,既是在家妻儿的向往,又是对在外家人的祝福。
徽州的花格窗又名“小姐窗”。
「 三雕」
徽派建筑多民居少园林,平面布局上没有什么太多变化发展的余地,就把功夫放在装饰上,因而发展出有名的“三雕”:石雕、木雕和砖雕。
徽州商人多,相比文人多的苏州,徽州雕刻更概括和写意,线条硬朗,不像苏派的精细圆润。
「苏派」
苏派建筑是指江浙一带建筑风格。其建筑的成就和特点多体现在园林建筑上,以苏州园林为代表,如四大名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
苏州古典园林,本为私家或宗祠等的旁宅、堂边的“避嚣烦”、“寄情赏”、“达清幽”的游憩之所。
「灵龙卧脊」
「木格门窗」
「朱漆黑瓦」
「吊脚楼」
吊脚楼,也叫“吊楼”,湘西、黔东苗族、侗族、土家族等民族大都住在靠山面水的地方,因此造房时往往利用山坡倾斜度较大或者濒临水、沟的一侧,使屋的前半部分临空悬出,从而盖起比比皆是、大同小异的吊脚楼来。
这种吊脚楼,是干栏屋中的一种,朴实轻灵,古色古香,与楚建筑或巴建筑有着渊源关系。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菩萨蛮>>,韦庄
是啊,江南风景再好,也不如故乡好。
图片和内容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