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今天继续发布3月4日文章的下半部分。
善于分段,图文并茂
相信常读微信公众号文章的朋友应该清楚,绝大多数大V的文章,分段都非常频繁,而“拾遗”的文章尤为如此。
一般公众号的文章大都是一句话为一段,而他的文章竟然做到了每半句话便提行分段。而又以10句话左右的篇幅为一个部分整篇文章包含数十个部分。
那么,为什么优秀公众号的文章都会采取频繁的方式呢?那就得从人类的注意力谈起了。
事实上,人类的注意力极为有限,当我们阅读文字时,一旦一次性阅读的数量超过了一句话,大脑便很有可能出现走神,从而难以完整的接受文章传达的信息。
因此在我看来,衡量一个好作者的标准并不仅仅看他是否能够写出好文章,还得看他能否做到“从读者的角度出发”,以产品化的思维来看问题,给读者更好的阅读体验感。
善于分段,引导读者长时间将注意力聚焦到文章上,这体现了一个作者的软实力;而反观很多作者(包括我本人),一篇文章分段极少,以密密麻麻的形式呈现给读者。试问,即使文章本身质量不错,恐怕读者也难有足够的注意力阅读完文章。
此外,在“拾遗”的文章中,他都为文章的每个部分精心选配了一张十分应景的图片。读者在阅读完一个部分,稍觉疲乏,注意力可能流失之际,通过这样一张赏心悦目的图片,重新抓住读者的注意力,真可谓将细节做到了极致。
写好文章的终极法门还是多读好书
上面谈了这么多,虽然都是写好文章的实用秘诀。但在我看来,这些其实不过都还是“术”层面上的东西。要想真正写好文章,最重要的方法还是得“多读书”和“多写作”。
记得自己读书的时候,写作水平非常一般。我也曾多次想提高写作水平,但每次都功败垂成。因为写作并不是数理化,能够靠短时间内的刷题,从而获得明显的提升。写作是一项系统性的技术,想要提高绝非一日之功。
在自己这一年的写作当中,我发现写作最重要的一项本领就是得会联想,能够从一个角度出发,做到举一反三。但要实现以上论述的前提是:我们胸中的墨水得多,如果你压根就不知道这些案例,你凭什么能够写出来呢?
而但我们一旦读过一些文章,情况便不一样了,即使无法完整的回忆起文章的内容,但当需要引用这些案例时,他们会不自觉的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之中,即使无法完整回忆,也可依照这个“目录”,按图索骥,找到相应的原文。
这也是罗振宇曾讲过的“目录式写作法”,即我们不需要记住所有读过的书,只需要有一点印象,当需要使用的时候,到原文处调取即可,我们的大脑便充当了“目录”的角色。
所以你看,这再次印证了我常讲到的一个观点“知道自己不知道并不可怕,因为我们可以按图索骥找到答案;而最可怕的是,我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而读书的效用,最差强人意的效果,也能够让我们由“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跃迁到“知道自己不知道”、这就是读书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