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品经理不同的思维方式
1.从直接回答问题,到先搞清楚问题
一看到问题,马上就想答案,是典型的学生思维。在职场中,面对的问题都是目标不明,信息片面,用户提的问题都是经过扭曲,具有欺骗性(不可完全听信用户的话)或者解决方案是没有标准答案的(要去综合的衡量解决方案的利弊)。
面对一个问题,首先要去收集信息,即采集需求,然后整理信息,找出问题的核心是什么。
比如:一辆3.05米高的火车要过一个3米高的山洞,怎么办?
我们可以把问题拆解
what: 什么货物?这个货物价值价值很高吗?是否受时间影响?
why:为什么过山洞?送货,所以送货时核心诉求
who:谁提出这个问题?司机?老板?政府部门的人?不同的人的核心诉求又会发生变化,解决的方案也会不同。比如政府部门的人可能更在意交通的安全和流畅性,而老板在意成本,司机在意是否能按时完成任务。
where:运送的目的地远吗?有没有别的路可以走?绕路的成本大吗?从成本角度去思考
这个场景的频率是多少?(低频和高频,如果是高频,那么可以尝试彻底解决问题,比如扩建)
这个场景紧急吗?(如果紧急,甚至可以丢弃一部分货物)
此类问题在产品面试中很常见,所以我们平时要培养产品思维。
只做一次的事情找可行解,反复做的事情求最优解。
如果去收集,分析信息,我们就会得到很多方案,可以让我们有更多的选择的机会。
我们需要结合场景,对每个方案进行价值判断,从而选出最优的方案。
我们也要学会“放弃”,找到用户的核心需求,围绕核心需求去做产品,去掉多余的功能。比如微信的最早版本,只有聊天这个这个功能。因为免费聊天在当时用短信聊天的年代是用户的核心需求。
各种方案无所谓好坏,只取决于是否适合对应的场景。
反之亦然
2. 从以自我为中心,到以用户为中心
一个产品的好坏要看对应的用户需求和场景。
不同用户的需求是不一样,所以解决方式也不一样。这会影响到产品的架构设计,比如滴滴,用户的需求是快速打到车,所以主页面是地图,用户填写目的地,选择不同的车型,就可以了;而司机的需求是快速抢单,所以主页面是用户订单列表。
我们要具备 “同理心 ”,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不是以个人喜好主观的去判断一个产品的好坏。比如在竞品分析中,需要客观的去评价竞品的功能,使用数据和信息来作证判断。
3. 从只看到现象,到发现问题的本质
不再被表面蒙骗,追问逻辑的尽头
任何事物的本质都很简单
比如说食堂里,男生和女生都觉得没吃饱,那问题是什么?男生可能是因为饭菜量少,或者高热量的肉食少而导致吃不饱。女生可能是因为食堂的饭菜不好吃,挑食而没吃饱。
最经典的麦当劳的奶昔的案例。麦当劳的奶昔销量一直上不去,商家在反复改良口味后,销量还是低迷。因为他们只是关注了产品本身,忽视了用户的购买奶昔的原因。大部分人买奶昔是在通勤时,目的是为了打发时间,所以让喝奶昔变得有趣,可以打发时间是用户根本需求。如果加入果粒,可以丰富口感,让喝奶昔变得有趣,也可以增加喝奶昔的时间,销量自然就上去了。
二. 产品经理需要的性格特性
1.热爱生活,保持好奇
互联网的信息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如果不提前抓住机会进入到需求蓝海,就会错失先机,那么之后在进入这个领域就会很困难。
要养成每天都去思考手机里的产品,尝试问自己,这个产品/功能的满足的了哪几类的哪些需求?为什么这个功能这么做,而不那样做?这个产品/功能是否可以改善?
2.创新精神,要勇于尝试和持续学习
创新精神很重要,做同类产品时,我们一定要做出差异性来,否则,原先的用户是很难转移过来。因为人会习惯性的使用之前的产品。第一是迁移的成本高,用户要重新适应新的交互逻辑和界面,第二是原先产品里已经有很多用户的行为记录(比如收藏的内容等)。
我们可以尝试把生活中的一些使用习惯带入到互联网的设计中。标签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创新不是说让你完全发明一个全新的东西,而是用一种巧妙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很多点子是在一个我们想不到的场景里很好的使用。
3.理想主义,完美主义
一方面需要人们对关键细节的追求,另一方面也需要有大局观,知道战略比战术更重要,知道合理妥协的必要性。
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产品设计,切忌再没有弄清楚产品需求和逻辑时,就直接开始画图。
4. 善于沟通,团队精神
因为产品是有多个角色一起去协助完成的,所以良好的团队沟通是必不可少的。而产品经理又是要多方面协调,需要涉猎广,对技术,UI等都要有所涉猎,才能更好的和别人进行一个有效的沟通。
5.抗压,自我激励,情绪调节
协调多方的角色,不要变成背锅侠...
三. 自身与这个行业的匹配度
优势:5年建筑设计毕业的。建筑的设计方法与产品的设计方法有点类似。
建筑粗略的设计流程是:实地环境考察(发现场地的优势和劣势,为战略层)——概念和功能设计(结合前期的调研分析和商业诉求,为范围层)——体块设计(为结构层)——设计深化(为框架层和表现层)——建造(开发)
而产品的设计流程可以用五要素来简单概括:战略层(通过市场调查,竞品分析等确定产品的定位)——范围层(用户研究结合商业目标获得功能,得出需求分析)——结构层(信息框架和页面流)——框架层(页面布局)——表现层(通过情绪版去设计视觉表现层)——开发
逻辑性相对来说较强,毕竟是个理科生。
不足:没有行业经验,在职场上是劣势。
入行较晚,丢失了前期入行的大量机会,现在入行门槛增高。
但是我相信勤能补拙吧, 所以现在要求自己有一定的输出,把碎片化的知识进行一个总结,然后逐渐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提醒自己在平时的时候,多去体验和思考不同的产品,做到厚积薄发吧。
四. PM的发展前景
我很看好互联网未来的发展,现在是信息时代,如果我们不去改变,那么以后很有可能会失业,就正如之前国企改革,很多人下岗,那么之后人工智能的发展,又有多少的设计师,重复劳动者会被取代呢?互联网的未来可期,现在C端的市场可能趋于饱和,但是B端,G端的市场还在探索中,而未来设备的变化也会带来新的产品设计模式。比如现在正在兴起的语音产品设计。
我很期待未来的万物互联。虽然自身有很多不足,产品这条路还没有开始,但是很想去尝试一把,虽然我也不年轻了。加油吧
来自《人人》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