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认知能力是人最重要的能力,说起来神乎其神,其实简单来说,所谓的“元认知能力”就是深入思考的能力,思考事情来龙去脉的能力。据叨叨杜所知,许多辅导结构的初升高衔接班已经开始招生。可惜,人家已经举起大旗,我们家长却看着招展的旗帜,难以定夺,最后:不明就里,听信宣传,盲目跟风。没关系,看完这篇文章,您就会恍然大悟,一切就会变得无比明晰。
来,来,来,我们来回答几个问题,不要问孩子,自己回答噢。
第一个问题:决定衔接班声誉的是什么?
宣传?装修和设施?师资?答案是不是显而易见?是的,优秀师资永远是学习或校外辅导机构的核心资源。可是大家知道吗?优秀资源都会是稀缺的!所以,对于衔接班来说,优秀教师也是稀缺的!这是所有辅导机构共性的特征。
什么师资才算是“稀缺资源”?初出茅庐的大学生?久经沙场的老教师?是不是答案也是显而易见?大学生老师会解决问题这是肯定的,但是对考点把握不准也是肯定的。上次文章我也说过:衔接(辅导)的本质是花钱买时间。什么最重要?时间!对,交费是为了买时间,为了赢得更多的、可以自主学习的时间。
在老师的引导下解决的问题越多,买到的可以用于自我学习的时间就越多。漫天撒网的老师和一语中的、一言解惑的老师,谁会为孩子赢得足够多的自由时间?不用我说了吧。
第二个问题:衡量优秀老师的标准是什么?
说实话,这个还真难以描述。优秀的老师绝对是自带发光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是对于知识的学习来说,告诉大家一个最简单的判断方式:“以其昭昭,使其昭昭。”的老师必然是优秀老师。孟子曾说过: “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是不是?自己的理解尚属浅尝辄止、似是而非,或属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找不清自己学科的规律,无法高屋建瓴、系统化的掌握学科知识,无法打通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自己都糊里糊涂,你以为学生会明白?那家伙,绝对能整得学生云里雾里或者一头雾水……
北京名师孙维刚老师说过:“教学的关键是掌握和运用知识本质的必然联系,掌握了内在规律性,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大大提高。”如果每个老师都达到这种地步,那咱们就不会只有那么几个名师了。
不少朋友拿着宣传页来让我看一下某个辅导机构的师资配置如何。在此,我斩钉截铁的告诉大家:去试听,不要看宣传。如果你的孩子发现讲课的老师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了,那么,果断离开。如果发现老师把复杂问题处理简单了,那么,果断报名。如果你的孩子听不懂,ok,找个听懂的一起去。
同时,如果宣传是什么北京、上海等城市的老师来授课……我只能说:完全没必要。山东是高考大省,分数线高得拉他们几条街,咱们有必要听外来的和尚念他们的经吗?
第三:衔接班差别大不大?
这个问题,我们分两个点来分析。
1、老师差别大不大?我还是想通过让大家思考的方式来自己寻找答案:我问您,老师为什么要大热天苦哈哈地去上课?闲的?献爱心?知道答案了?好,咱们继续:刚才说过:优秀教师永远属于稀缺资源对不对?继续:衔接班会请哪路神仙?为什么能请得动?老师与衔接班之间有无契约关系?最优秀的老师会怎么做?好了,如果您能经过慎重思考回答以上问题,我想“老师差别大不大?”的问题已经解决。
2、学生差别大不大?各位,这是关键!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这是关键!这是关键!为啥?刚才咱们老师已经分析完毕了。咱们来看学生。如果我们让孩子参与到一个集体里学习,“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个道理大家肯定都懂。那么,不用多说了吧!那么,学霸会什么时候、哪个地方出现?
根据我的经验:衔接班第一期基本都是学霸。为啥?学霸哪怕假期日程安排的也是妥妥的、满满的,他们的父母已经控制不住让孩子更加优秀的节奏,因此,他们都集中在了第一期衔接班里。以此类推,最后一期,可想而知。这是一个普遍现象,不是我的主观臆测。在哪个地方出现呢?这个,您自己推理。再说下去,还会有人找我喝茶。
如果您能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选择什么样的衔接班就显而易见了。鉴于种种原因,在此,俺只能帮到这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