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平时喜欢阅读各种的文章,觉得好的时候也会发到微信群里让朋友也能分享一下,其中有义正言辞的,也有调侃滑稽的,初衷无非是想对方也能体会一下自己在看到好文的同时的喜悦,也是希望大家能够学在一起,共同成长。
可是最近,我发现我的“无私”并没有得到朋友的赏脸,每当我说到某一篇曾经分享过的文章时,他们都是摇头做无奈状的告诉我自己并没有看,在我的疑惑之下,他们道出其中的理由:文章太长。
其实我也明白,所谓的分享,并不是强迫着别人去接受自己的喜好,虽然我自认为不是一个无趣的人,但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是无可避免的存在着的,但是事情的重点并不是“他们是否对文章感兴趣”,而是“他们是否愿意阅读一篇长文章”。
之后,我确实的问过那些收到我分享的朋友,他们在判断一篇文章是否可读的时候,对文章长短第一个潜标准是什么?结果十个人中,有七个给了我毫不意外的答案——短文。他们无一例外的认为阅读长文过于消耗时间,而最近每天所需要的是大量而丰富的信息,与其将五分钟花费在一篇文章上,不如将时间平分在五篇中,通过获取海量来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感。
这又谈到了如今谈烂了的“深度”与“广度”、“快餐式阅读”、“注意力匮乏”这些问题上,不是我的朋友们太肤浅,也不是因为对事物缺乏兴趣,而是在信息波涛汹涌的向你袭来的时候,你无法独善其中,而真正能够做到断舍离的人,即使不是古代般的圣贤,也称得上当代的圣人,这个世界已经无法轻易的割裂,人与人,人与物。
我们懂得的越多,越是发现自己的无知,而如今我们了解得越多,就越是贪婪的需要着更多的信息,不深入,忘记思考,只是沉浸在信息富集的虚荣之中,而当面对那些作者倾注心血的长文时,确实多一个字都不想去看,因为大家实在是“没时间”。
能够一针见血说话的人并不是从一针见血出发的,之所以他们能够简明扼要的概括自己的想法,为我们这些观众奉献让人醍醐灌顶的只言片语,他们心中的思量岂止千万,而要看得懂诸如“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之类写意的诗句,自己没两斤墨水还真是无法附庸风雅,学习提升是个过程,需要的无非是由繁至简,化繁为简的过程,就好像那句朗朗上口的广告所讲的:“简约而不简单。”简约的背后无不是在曾经长篇累牍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只为阅读的你,只是享受着每句话的快意,却都没有在字里行间中去品味作者的意图,越是简短的好文越是需要一个读过长文的读者去品味,只有一定的积累才能不枉作者的一番苦心。
“碎片”之中,多看一个字,或许你的世界就会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