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落叶》文集里第31片落叶,希望你能喜欢,不为别的,只为这份坚持。
今天从图书城出来,因为没开车,习惯性的准备滴滴一下的,后来一想,要去的地方公交车也不用转车,还能走一走,而且也不赶时间,可以试着放慢在这个城市的脚步。
于是,我就我走了大概几百米,来到了离我最近的一个公交车地下通道入口处。如果不是正好有人进出,和马路中间的站岛上有人,我真的不太敢确认那是不是一个被废弃的地下通道入口,通道口的玻璃顶棚上落满了灰尘和树叶,长长的阶梯向下延伸,阴暗的看不到尽头,沿着台阶下到了通道里,依然昏昏暗暗,没走几步,看到右侧有人进出,扭头一看,一条陡峭的阶梯直冲云霄,顶部露出一小块天空,我的天哪!我最恨爬楼梯的,往旁边瞄了一眼,应该有自动扶梯的吧,太好了,贴墙的确有一座,不过再一看,没开,入口也被拦了起来,从灰尘厚度看来,已经很久未开了。
没办法,只好吭哧吭哧地爬到了地面,走过投币口,不支持支付宝或微信等移动支付,幸好中午吃饭找了几块钱零钱,否则,我还得翻山越岭地回到马路的那一边,滴滴一下,马上出发。
在寒风中等了大概十几分钟,来了一辆3路车,满满当当的全是人,我抱着开弓没有回头箭的心情被人群裹入了车厢,迎面而来两个大字:热! 闷!当时第一反应是,想让脚步慢下来是对的吗?
司机仿佛在炫耀着他高超的车技:带有强烈推背感的起步,千钧一发的急停,漂亮的甩尾,以及刺激无比的弹跳,而我,手不能扶,脚不能挪,上下左右,身随车动,
我想象中的:找一个靠窗的座位,靠在玻璃上,感受着车身的颤动,看着整个城市,慢慢地褪去它匆匆的外衣。
二十多分钟后,我带着强烈的眩晕和不适落地了。就两个想法:脚踏实地的感觉真好,再也不想坐公交了。
近些年,环保人士或专家一直在提倡节能减排,低碳出行,通勤多坐公共交通,少打车或自驾。可是想让大家少开车,多坐公交地铁,总不能一直靠限购买车,摇号上牌,限号出行吧。
为什么不能增加明显的公共交通指示牌呢?
为什么不能让公共交通的站台明亮起来呢?
为什么不能定期保养维修公共交通硬件设施呢?
为什么不能增加车辆或班次去降低单次乘坐密度呢?
为什么不能提升公共交通司机的驾驶素养呢?
公共交通承载的是有血有肉有感觉的鲜活生命,而不是冰冷生硬无感知的砖头石块。
作者简介:13年测试 + 10年项目管理 + 10年团队管理 = 一个测试老兵